案例背景
大兴区第一中学是北京市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3647平方米。学校现有6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48人。全校现有教职工288人,专任教师223人。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109人,特级教师7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北京市骨干教师8人,北京市“紫禁杯”特级班主任6人,北京市首届“十佳”班主任1人,北京市“师德标兵”1人、全国TOP TEN“十佳”教师2人。
近年来,学校与时俱进,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宗旨,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全面发展,学有特长”、“让学生自己塑造自己”与“面向全体,一个不丢,大兴一中无差生”的教育思想,以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基点,确立了人格与学力为主体的主体化、人格化、创新化、学力化、全域化、和谐化教育目标,从让学生愿学,会学、学会出发,促进了学生全体、全面、主动、个性、特长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自1996年以来,学校连续七年各有一名学生分别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其突出的特长,被市教委授予了北京市“希望之星”十佳中学生光荣称号,开创了远郊区县绝无仅有之例;在北京市历届中小学生合唱节中,学校合唱队屡获令人瞩目的一等奖成绩;在北京市历届中小学生工艺制作竞赛、中学生书画大赛以及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全国小画家书法段位评选等活动中,学校若干学生的工艺作品、书法(软、硬笔)、摄影、国画等作品都屡获特等、一等的大奖;学校高中男子足球队代表全区参加北京市中学生“金帆杯”足球赛,多次获远郊区县冠军;学校长跑队代表大兴区参加北京市“老山杯”、“醒狮杯”长跑比赛,也勇夺冠、亚军;学校篮球队、网球队、游泳队在区级历次比赛中,都是冠军;田径队在市、区历届中学生运动会中,团体总分多次位居前列,佳绩频出;学校代表全市38所军训示范校参加北京市学生军训十周年庆祝大会,获阅兵式分列式比赛第一名。此外,在全国历届“雷达表”科技少年英才竞赛、“争当小实验家”比赛、“未来工程师”设计与技能竞赛、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比赛、中小学电子技术竞赛、中国亚太青年科学节、北京市历届中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计算机技能大赛、电脑作品大赛、电子技术竞赛、中学生航模竞赛、科技英语创意大赛、金鹏科技论坛竞赛、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以及全区历届多个科技项目比赛中,学校也屡创佳绩,捷报频传。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北京市文明单位”、“北京市德育先进集体”、“北京市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北京市贯彻‘双规’标兵学校”、“北京市绿色学校”、“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市无烟标兵学校”、“北京市文明礼仪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环境示范学校”、“北京市中小学德育信息基地学校”、“北京市中学生课余党校示范校”、“北京市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军训示范校”、“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落实《北京市体育工作条例》先进学校”、“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田径分会会员学校”、“北京市2008奥林匹克教育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电化优类校”、“北京市信息化先进工作学校”、“中央教科所信息技术教育科研示范校”、“首届全国TOP TEN ‘十佳’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40多个。
案例分析
大兴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学校在落实素质教育“三要义”的过程中,围绕“优良+特长”的素质教育目标,构建并实施了立足于全方位改革的“一二三四工程”——即建立一支敬业爱生、教有特色的师资队伍;加快校园和信息技术二项现代化办学设施建设;推进德育、课程和教学三方面改革创新;健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四育”并举体系。
一、建设一支敬业爱生、教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江泽民1994年6月14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有关教育与教学的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不总是与师资培养问题有联系的。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办学实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端正与否。为此,在为学生发展的奠基工程中,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工程,进行重点突破。
(一)创建学习型的校园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一是营造氛围,为教师创设“你在学,他在学,我在学”的学习环境。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开展读书月(每年6月、12月)活动等形式,引导教师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培养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习惯化的职业生活方式,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二是搭建平台,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机会与便利。学校教科室、教学处将学习型学习理论、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理论、教育科学研究理论等方面有价值的材料,编印成专题读本,分发给每一位教师学习;同时通过学校网站,开辟了“校本研究”、“理论学习”、“科研在线”等网页,让教师们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此外,还随机抽派教师赴全国各地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邀请专家到学校讲学等。
三是定期举行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活动,促使每一个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学校把每年暑假开学后的第一天定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日,全校教师分初、高中学部进行学科知识和课程标准的检测,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坚持课堂听课评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每个学期,学校都坚持青年教师汇报课、党员教师达标课、中青年教师优质、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包括特级教师)示范课、领导干部推门课的“五课”制度;坚持领导听评课制度;坚持学科同步研讨听评课制度、示范课听评课制度、外出学习汇报课评课制度,通过上课、听课与评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借鉴,不断地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实施“一二四五”培养工程,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
为了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其迅速地脱颖而出,早日“成功”“成才”,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从教学基本功竞赛起步,积极实施青年教师“一二四五培养工程”:一年基本规范(课堂教学达标、班级管理合格),二年站稳讲台(教学质量良好、学生家长满意度高),四年教有特色(经验总结发表、形成自身特色)”,五年成为教学骨干。同时,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学校制订了拜师学艺的“53111”规定,即每学期上五堂课,听三次较大规模的讲座,精研导师指定的一本教育理论著作,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举行一次为期一周的集中学习,并召开了青年教师拜师大会,开展师徒结对帮扶活动,充分发挥了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二、加快校园和信息技术二项现代化设施建设
学校把现代办学设施建设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实施中以校园建设和信息技术建设为重点,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采取了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方针,保质了保量,以一流的硬件设施为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学校教学设施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硬件保证
近年来,在秉承传统特色文化的前提下,根据《北京市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市、区规划部门和有关专家为学校设计的规划蓝图,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一是对学校环境进行了彻底的整治,拆除破旧零星建筑;二是扩建和改造了学生食堂、宿舍、礼堂、办公楼、多功能厅,重新装修了教学楼、科学楼、图书馆和宿舍楼;三是在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四是建起了高档次、多功能的体育馆和高质量、环保型的橡胶跑道田径运动场。同时,为了确保安全卫生,学校加强了基础建设:学生食堂和水房全部改用清洁天然气,所有供电线路、通讯线路、计算机网线全部走地下管网。
学校硬件是否上层次,关键在于配套设施的质量和完善程度。因此,尽管资金紧张,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绝不含糊。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全部按照国家一类标准配置,改造后的校园起点高,布局合理科学实用,校园环境优美整洁,教育教学设施一流。
(二)学校信息技术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走向现代化硬件保证
“中小学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国家教委于2000年11月14日颁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培养现代社会接班人的信息素质。
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先后建起了千兆校园网、网络管理中心、考试监控系统、多功能礼堂和报告厅、计算机教室、远程教室等。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都配置了多媒体设备,每位任课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为了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和技能的培养,经常分期分层开展多种培训,如清华同方资源库的使用、教室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校园内外网的教学应用功能及FTP的使用、华教教育科研资源库的使用、清华基础知识仓库的使用、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及多种教学备课工具的使用等,不断引进与开发多种教育教学资源,搭建教师备课平台和校园网管理平台,全校教师都能熟练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班主任全部应用CIMS校园网管理系统对全班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学校领导都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学校的通知、信息等,都使用网络发布,学校的管理、办公、教育教学都走上了网络化、信息化轨道,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流的现代化信息教育教学设施,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创建了良好的服务支撑体系。
三、积极推进德育、课程和教学三方面改革创新
如果说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为学校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推进德育、课程和教学三方面改革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工程。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大兴一中总结出了一些适合本校特点的德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有效做法,形成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主体框架。
(一)学校德育改革创新
学校坚持以德立校,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的素质教育,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形成了全方位立交桥式的育人环境,体现了“德育实效性好”的特色。
1.贯彻大纲守则规范,优化德育实施措施
在认真贯彻《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北京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大兴一中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大兴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手册》,各年级各班也各据班情拟定了班规班训,采取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计划性地开展德育工作,把德育工作落到了实处。
版权所有嘉兴草屋教育培训网——全心全意为嘉兴培训免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