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坚强起来
挫折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坚强起来
【内容摘要】所谓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幼儿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的教育。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以后能否适应社会环境,承受生活挫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已意识到应当让孩子从小经受挫折,磨练意志,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成长过程中的挑战。挫折教育应从小抓起,也逐渐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我认为可以从真实感知,让幼儿充分认识和正确理解挫折、积极探索,寻找实施挫折教育的途径、因势利导,教给幼儿战胜挫折的方法、把握适度,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社会、家园同步,共同进行幼儿挫折教育等方面来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关键词】:幼儿挫折教育、意义、策略、问题
古人云:“人之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在人生历程中遭遇失败,出现挫折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只有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放弃,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这样才能走出困境。眼下教育的现状,生活在新时代的孩子,在三口之家的核心地位中,被精心的呵护包围着,被溺爱的伞遮挡着。未尝过世间风雨滋味,他们是幸福的,可他们未必幸运。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的性格对生活在蜜罐罐里的孩子来说,要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竞争残酷的挫折太难了,这么艰难的路,谁都帮不了他。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对以后能否适应社会环境,承受生活挫折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反复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西方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几乎公认,对挫折的良好心态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时不断受挫和解决问题、困难中学来的。因此适度的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在挫折面前调整心理,不被挫折打倒,并且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并且养成良好的自理、自立和适应能力,会对他们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意义:
对幼儿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有利于克服独生子女“骄、娇”二气的滋生,淡化幼儿独生子女的“小太阳”观念,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从人们对“情商”培养的重视看,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坚强的毅力,而情商的核心素质是毅力,毅力恰恰是克服战胜困难的法宝。从人才观看,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对人格的完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我国家长的教育观、儿童观看,家庭的过分保护,使幼儿减少了应该面对的各种挫折。从教育的国际化趋势看,我国的家庭教有与国外家庭教育有着明显的差异,外国家庭十分重视儿童独立性的培养,而我国大部分的家长是不让儿童吃苦的,凡事成人包办。因此,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不仅很有必要,还应该加强,让幼儿承受适当的挫折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二、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策略:
第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幼儿由于年龄还小对于很多事物都无从去认识。就象让幼儿认识挫折也是如此,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挫折,但是他们面对困难时会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如:一个小班的女孩子常常被她们班的一个男孩子用牙齿咬她的脸,看上去这个女孩子长得比那男孩子要高大得多,为什么她老是被这个男孩子欺负呢?对于这个女孩子来说,这个男孩子就是她面对的最大挫折,她该怎样去做才不让这个男孩子欺负呢?其实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很重要,见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及时制止和教育孩子。这个男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去欺负一个比他高大的女孩子,就是由于这个女孩子不会去反抗,她被咬了只会暗暗的哭,不会叫老师,也不会大声喊,只是表现出很害怕的样子。当老师问起的时候她只会掉眼泪。也不敢说是谁咬了她。老师见到这种情况,老师就对她说:你不要怕欺负你的人,你要反抗啊,他咬你了,你就走开或者推开他啊。其实老师的这种引导不难做到。我们也不必由于担心孩子而做出大惊小怪的动作,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的。后来,慢慢的这个女孩子一见到那个男孩子准备打她就会避开他,有时候还会去反抗。做老师和家长的不是时时刻刻跟随着孩子,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孩子遇到的困难,让孩子知道挫折其实并不可怕,让他们在克服困难时去感受挫折,认识挫折。
第二,要将挫折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幼儿时时刻刻面临困难,面临挫折。教师要做有心人,抓住教育的契机,让幼儿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如看到幼儿摔跤鼓励幼儿自己爬起来;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难、中、易的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解决问题;为幼儿设置各种迷宫障碍,让幼儿在迷宫中体验失败、挫折等等。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产生积极主动接受事物,承认并勇于面对挫折的决心。
第三,创设挫折情境,让幼儿在挫折中接受锻炼,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如在成人的严密监控下让幼儿独立自主地往返幼儿园,尝试独立生活的能力。又如在体育活动中加强锻炼的密度,学习磨、爬、滚、打的动作,设置一些障碍让幼儿通过冲破一道道“难关”,最终达到目的地。再如幼儿园在组织家园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设计一道道的难题,由家长配合让幼儿大胆地尝试,并让幼儿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成人的适当帮助,经过幼儿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让他们逐步明白,遇到困难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依赖成人的帮助。
第四,强调榜样的力量,增强幼儿挫折承受力。幼儿期善于模仿,周围环境中的人的行动对其有直接的影响。面对挫折时成人的态度很重要,在挫折教育方面,身教胜于言教。因此,成人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如在幼儿园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意外情况。作为教师这时应冷静、勇敢。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在家庭中父母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行为等也对孩子进行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利用同伴资源,结合榜样的力量进行抗挫折教育,如,幼儿害怕失败时,老师在旁边鼓励:“别怕,你行的,你会像某某一样勇敢。”这样,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就会树立信心,努力地去克服困难。
三、社会、家园同步,对幼儿共同进行挫折教育。
幼儿挫折教育势在必行,但单凭社会、家庭或幼儿园单方面的实施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比如说幼儿在园与同伴发生抓扯受伤,经老师教育后与同伴和好如初,可回家后家长见孩子在幼儿园吃了亏,就理直气壮地教育道:你真傻,以后发生这种事,就使劲抓,抓不赢就咬。这种家园不一致的结果只会导致挫折教育的失败。幼儿挫折教育要真正取得成效,必须社会、家庭、幼儿园密切配合,达成共识,形成家庭、社会、幼儿园三为一体的教育格局。这样一来,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有更加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去接受生活的挑战。
四、在挫折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必须把握好“度”。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2.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及时鼓励孩子。成人要让孩子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另外,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3.及时疏导陷入挫折中的孩子。如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等。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目标,在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如果孩子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就应及时给予具体帮助。
4.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5.挫折教育不等于批评和惩罚。一些人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受挫,因此要多批评孩子,多惩罚惩罚孩子,这样他们的受挫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以后遇到大风大浪也能经受得起了。其实不然,挫折教育与批评和惩罚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分别表现为导火线不同、目的不同、亲子关系不同和情感体验不同。一种倾向往往会掩盖另一种倾向,所以成人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时候,不要将挫折教育进行泛化,让挫折教育恢复原来的面目,培养孩子面对困难时良好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自信和快乐中生活。
幼儿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在这漫长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让我们加强挫折教育,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身心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