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挫折教育
浅谈幼儿园挫折教育
每一名幼儿都与众不同,都有其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及年龄特点,每个幼儿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接受"挫折"教育,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友爱,从而磨炼较为坚强的意志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幼儿教学 挫折教育 自信心 集体教学
儿童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文化教育、思想教育,也有能力教育、情感教育。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家庭组成又相对固定,父母通常都养育一个子女。幼儿在家庭中可能来自方方面面的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屡见不鲜。父母或长辈往往对他们百依百顺,尽量满足。这种疼爱其实是溺爱。这种教育虽然拉近了亲情,却使得这些幼儿在逐渐丧失自我生存能力。
人生时刻面临着挫折和挑战,挫折教育从幼儿抓起迫在眉睫,让孩子面对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尤其重要。作为幼儿教师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教育的需要,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人为的创造一种环境,让幼儿面临种种"险境",启发或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团结协作来克服困难,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心理,进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一、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挫折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困难和挫折,是自暴自弃、茫然失望还是沉着冷静迎难而上,直接决定了我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其如众星捧月般倍加呵护,幼儿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问题、小麻烦,家长们总是"身先士卒",争着抢着帮助他们解决。天长日久,幼儿对家长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而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意识、适应能力在家长的"呵护"下正消失殆尽。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自己去尝试解决,并不时给他们讲一些榜样的事例。
下面也是我么班上发生的一件事情:《厕所里面的小椅子》
又到了小朋友排队上厕所喝水的时间,我像往常一样在厕所门口照看孩子们上厕所。一把椅子顿时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我深感好奇,心想:厕所里面怎么会有一把椅子呢?难道是潘老师放在这里的?她不知道这把椅子在这里很危险吗?或许是男孩子趁我擦黑板,就把椅子放在厕所里面捣乱?
后来我和潘老师沟通,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那就是男孩子捣乱了。于是,待孩子们全部上好厕所之后,我借此给孩子们编了一个故事,告诉孩子们厕所有椅子带来的危险,孩子们都似懂非懂的朝我点头。
“老师,杨景行端椅子到厕所里啦”厕所里传来倪天佑小朋友的声音。张梓妍也凑热闹说:老师说了,厕所里面端椅子,会摔跤的。杨佳怡也用她的大嗓门,向我传递这消息。我走过去,问他原因。杨景行看着我说:“我要上厕所。”我很意外的问:“上厕所跟椅子有关系吗?”他说:“我要脱裤子。“我说:“为什么呢?”他说:“我不脱裤子拉不出来?”对于他的回答我很纳闷。于是就说:“那我们今天试试,不要椅子好吗?”他点点头表示愿意。我看到他走进洗手间,我就出去了。
我和小朋友们正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有小朋友说:“老师,好臭啊!”我想肯定是小朋友玩游戏来不及了。我说:“是哪个小朋友啊?”只见杨景行面带微笑很难为情的看着我。我在心里想:不会是杨景行吧!刚刚不是去了的吗?我走到他身边,多么希望不是他。可是没想到我猜对了,我走到他跟前,他很无辜的说:“老师,我的裤子脏了。”我问他:“你不是上过厕所了的吗?怎么会这样呢?”他说:“老师,我没有上出来。”我疑惑道:“那你为什么不多蹲一会呢?”他说:“害怕!”她的回答让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呢?难道他需要扶着那把椅子才不怕吗?还是另有原因。
于是在下午妈妈来接的时候,我向妈妈反应了今天的情况。妈妈说:“这孩子是这样的,很怕上厕所,特别是那种蹲坐的。每次上厕所都要把裤子脱掉,他才放心。”
第二天,我看到杨景行去上厕所了,他孩子端了一把椅子,我当时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看他究竟想做什么。只见他把椅子放好,然后小心的坐好,接下来自己脱鞋子,看起来挺吃力的样子。然后把裤子脱下来放在椅子上面,最后去上厕所,上完后重复穿裤子穿鞋的动作。我在想:这样上个厕所很麻烦啊!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等他出来后,我跟他交流问他原因。他说;“老师我害怕。”我想,可能是因为裤子的腰带很紧,上厕所时感觉有束缚感,不能放松吧!总感觉蹲不稳,怕掉下去。这个困难自己不能克服。
又到了上厕所的时间,我走过去跟他说:“老师今天陪你,我们不脱裤子好不好。”他点点头说:“好”。声音不是那么洪亮,看得出不是特别的愿意。我说:“你长大了应该变得更勇敢,这点小事难不倒你的。”他点点头。于是,我让他放松。请他慢慢蹲下来,他一直牵着我没不肯放开。我说:“没关系的,你试着放开老师的手,老师在旁边保护你!”这时,他一个指头一个指头的放开,当他把我的手全部放开时,还直冲着我笑。还说:“老师,你看。”她的声音中充满的兴奋。我说:老师就知道你可以,我们以后不用椅子了好不好,他说好。
又到了第二天,我看到他端椅子,走过去说:“你不是答应郭老师吗?”他冲我笑了笑说;“嗯!”看样子好像刚想起昨天的事情。他冒出了一句:“老师你陪我进去好吗?”我说:“好”。我看着他慢慢的蹲下来,还不时的看我。手想扶着我,可有缩回了过去。最后,还是说:“老师你扶我一下。”我说好。其实我没有扶他,只是手轻轻的把他的衣服碰了一下。只见他安
心的蹲下来。我想:这家伙还是有点怕,还是告诉他真相,让他知道自己很勇敢,自己能行。等他出来了,我告诉他真相,他用意外的眼神看着我。我说:“老师就知道你可以,你会不会怪老师骗你啊?”他摇摇头,看起来一点也不生气。
后来几天,每当他要上厕所时,我就鼓励他一句。渐渐的他习惯蹲坐上厕所了。妈妈又一次来接,都说他现在变得勇敢多了,现在都很开心的上幼儿园。我听了也很开心。心想:小班的孩子,要慢慢学会做很多事情,肯定会有一些自己不会做的,老师要善于鼓励与引导,让孩子勇敢面对挫折,不断的去战胜。不要求孩子马上克服,就像杨景行这样子,循序渐渐,一步一个脚印,最后真正克服困难。
有的幼儿在折纸活动中怎么也折不好小狗,于是干脆就把它扔掉了。于是,我对大家说:"折纸活动很有趣,但是也是有难度的。遇到困难怎么办?自己多试几次,向周围小朋友多问问就行了。老师在折纸时也是试了好多次呢。相信大家都能自己完成。"通过我的引导,一些想放弃的孩子又在尝试折纸。通过小朋友们之间的交流与教师的指导,孩子们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小狗终于诞生了,特别是克服困难的小朋友显得特别兴奋"老师,我也折成了小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趁热打铁及时表扬了那些孩子,夸奖他们遇到困难不退缩。
二、增强孩子战胜挫折的信心
要帮助幼儿增强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就要要求幼儿教师熟悉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掌握幼儿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幼儿树立可供参考的榜样。
一些幼儿过分依赖父母,惧怕陌生人,羞于启口。为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外出郊游时先自己示范给孩子向陌生人问路的内容和方式。让孩子去尝试问路,给孩子提供和他人特别是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如果孩子做得很好,家长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又如,有的孩子在上课时少言寡语,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讲话。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先让声音洪亮的同学回答问题,并鼓励那些胆小的同学踊跃发言。在类似这样的"困难"或"挫折"面前,孩子的∞理会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他们每个人闪光点被老师和同伴认可,他们每个的人的缺点在逐步地改正,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就会日益增强。
三、在寓教于乐中实施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不光靠幼儿教师的讲解,还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进行体验。其中,做游戏是幼儿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常见形式,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游戏既能让孩子们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也能提高基本技能,还能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在游戏环境中,一些幼儿视"困难"和"挫折"为乐趣,通过这种情境表演,他们会收获一种成功感和认同感,并且能够享受这种乐趣。幼儿教师要让幼儿体验游戏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增强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
四、让幼儿适应现在阶段的挫折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入园时期的“分离焦虑”不可避免。这也可以算的上幼儿遇到的一次挫折,因为幼儿难以适应这样的新环境,新集体。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引导,与家长开始沟通,让幼儿克服困难,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比如我们班上就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从一到十的
玥玥,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一位女孩子,有很强的依恋感,性格也很急躁。平时,只要遇到自己不满意的事就大声尖叫,声音如雷鸣般刺耳,听起来让人心惊胆战。
这天,玥玥像往常一样被妈妈抱着早早的来到幼儿园。看样子,好像没有睡醒。一副充满睡意的样子。只听她慢慢睁开眼睛看着我,轻轻的对我说:“老师早上好!”我也回应说:“玥玥早上好!”
接着她说了一句让我很意外的话。她说:“妈妈放我下来,我要换鞋。”因为平时她还是不太愿意进幼儿园的。我原本以为她今天会很开心的走进活动室。没想到,刚一进门,我先前的预料开始了。只见她马上转身,一下子抱住妈妈。嘴里还说:“妈妈不要走,陪玥玥一下。”我见此情此景,尝试将玥玥抱过来。并说:“妈妈要上班了,要不然就迟到了,妈妈看到玥玥进教室,会很开心的。”我的话语并没有对玥玥产生任何作用,她开始尖叫起来。我想:孩子要与妈妈分开,舍不得妈妈,玥玥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了情感上的挫折怎么办呢?于是,我试图用鼓励的方法使玥玥下来。我说:”玥玥长大了,能自己自上幼儿园了,不需要妈妈的陪伴,真的很棒哦!玥玥看了看我,准备下来的。可是,正当快着地的时候,她似乎反应过来了,再一次抱紧妈妈的脖子,看的出抱的很紧很紧。我心想,怎么办呢?这样也不是办法啊!这孩子每次都会这样,一离开家长就会有情绪,哭闹一会,一进教室就好了。虽然小孩子上幼儿会这样是很正常的,但是长期这样子也不太好啊,怎么样帮助她克服这个那一呢?
我看了看玥玥妈妈的表情,似乎想到了办法。这时,妈妈对玥玥说:“玥玥,妈妈抱一下我们就下来是吗?”玥玥说:“是。”妈妈接着说:“那我们数十声就下来好不好?”玥玥说:“好。”这时,只见玥玥和妈妈开心的数起数来。1、2 、3、4、... ... 不一会数数完了。妈妈说:“我们数完了, 玥玥下来好吗?”玥玥说:“嗯,好。”这小家伙,没想到很喜欢数数啊,我心想。
看到玥玥开心的和妈妈说再见,我由衷的佩服玥玥妈妈的方法。她抓住了幼儿感兴趣的地方,使其转移注意力。这让我想到了幼儿挫折教育的其中的一个方法,那就是转移法。当幼儿遇到挫折时,我们可以避开,让幼儿转移注意力。事件中玥玥不想离开妈妈,妈妈就借此转移幼儿的注意,让幼儿体会不到挫折,最后让幼儿开心的入园。是一位会教育方法的好妈妈。
一个简单的从一数到十的方法,藏了妈妈对幼儿的了解,藏了妈妈对幼儿的理解。我想:只有我们更加了解幼儿,理解幼儿,才能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就像这个故事中,任凭我苦口婆心的劝说,语言引导都无济于事。重要的是找到合适的方法,让幼儿克服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就不会舍不得妈妈,就不害怕面对与妈妈的分别了。现在的玥玥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上幼儿,我们老师也很欣慰。
当孩子战胜困难之后,教师也要给予表扬,激发幼儿的自信与能力。、
五、有效利用集体教学,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
随着冬天的到来,有的幼儿因为天冷而不愿离来幼儿园,这是幼儿遇挫体现,正对你这样的情况我开展了《冬天不怕冷》的主题活动,教育幼儿怎样面对寒冷的天气,让幼儿懂得,这样根本不算什么。我找到了60年代的相关视频,让幼儿了解以前人们是怎样过冬的,让幼儿从中体验自己现在是多么幸福,这样也就有了毅力克服困难。
下面是在进行此活动中的叙述: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的下着,这又给了冬爷爷释放的机会,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看到教室里寥寥无几的人影,我寻思着这样下去可不是办法,该怎么办呢?
于是,我找机会和部分家长进行了交流。了解到孩子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睡懒觉”,天太冷了,都不愿意起来。我想:天气的确很冷,难道孩子们这点意志力都没有吗?小小的困难、挫折就不想面对吗?我得想个办法。
这天,我留心观察并记录入园比较早的孩子。在教育活动之前进行了表扬,并告诉幼儿:“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早睡早起身体好,来早一点还可以和老是同伴做游戏呢!
第二天,有所好转,但效果不明显,难道昨天表扬的作用不大吗?比起昨天只多了十多个小朋友。我决心,一定要改掉这个现象。找了关于“冬天不怕冷”的相关学习资料。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比如:故事《爱运动的小兔》、《不怕冷》等,当然这些故事是我自己编的。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知道故事中谁的做法是对的,并纷纷说要当小兔。我借此机会说:“那老师明天来瞧一瞧我们班上有多少只小兔子,好不好?”孩子们纷纷回答:“好”。
第二天,我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接踵而来,我高兴极了,这群小家伙没让我失望啊!接着孩子们说:“我带了一条围巾,就不冷了,就很快来到幼儿园了”“我拿了热水袋的”... ... 孩子们一个个很神奇的样子,向我诉说着自己是怎么不怕冷的。一个个争先恐后,生怕我不知道似的。
待孩子们说完后,我们也到了做早操的时间。刚开始有的幼儿不愿意动,还是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我说:“小兔子们,快点动起来吧!动一动就不冷了,不信你们试试?只见他们一个一个学着兔子跳起来,那笑容好美,温暖着我们。
事后,我想了想,小班的孩子特别喜欢可爱的小动物,模仿能力比较强,有初步的认知能力,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将孩子们出现的问题,以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述,他们是可以明白并理解的,有时候可千万别小看了这群孩子。
总之,挫折教育并不难,只要老师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正确的引导幼儿,幼儿们会比我们想象的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