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兼治戒除网瘾

标本兼治戒除网瘾

  “就这样被你征服,喝下你藏好的毒……”引用这样一首苦情歌,我是想形容一个被称作“精神鸦片”的东西———网瘾。 

  心理学专家对“网瘾”患者的描述是:对网络操作出现时空失控,而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医学专家分析:“网瘾”可造成人体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导致死亡。社会学家则忧虑:最易生成“网瘾”的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刺激会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淡化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从而引发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

  也许你会质疑,好家伙,“网瘾”哪有这么毒!其实专家没有危言耸听,因为搜罗来自全国各地“网瘾害人”的消息一点都不难。“网瘾”发作丧失人性,17岁女儿竟挥刀砍伤母亲;初三学生为戒掉“网瘾”捅死网吧女老板;CS迷床单作头套,模仿游戏抢劫被抓;少年搬着电脑离家出走,父亲在雪中寻网痴回家……可见“网瘾”的毒已成为社会性难题,而且低龄化趋势明显。为什么?我觉得很简单,不健康的网络信息、网络游戏和真正的毒品相比,更廉价、更便捷、影响面更广,所以危害更大。

  消极的东西说了这么多,其实我们并不能完全抹煞网络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忘记网络给我们的帮助。但既然网络的负面影响已然凸显,我们就需要正视,更何况受伤的是我们的“未来”。

  看到报纸“走进戒除网瘾特训营”的报道,我们会欣慰,因为我们至少已经开始在努力“治标”了。但从根本上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学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明显滞后于网络信息技术教育,所以如何“治本”,更值得所有人去思考。更多关注青少年心理和人格塑造,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侵袭,恐怕才是戒除“网瘾”的关键所在。

[编者按]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让孩子戒网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急于求成,要慢慢来,用健康的生活来填充孩子的课余时间,用关怀让孩子明白网瘾的危害,让孩子学会用电脑来做有意义的事情。2009年的暑假马上就要到来了,老师和家长们行动起来吧。--为您服务教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