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激活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在实施新课程、实现新跨越的改革浪潮中,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中心,也势在必行。要聚焦新课堂,把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敢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改变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及参与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愉快、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和愿望,有了学习动力,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不至于按老师的指令机械被动地学习。在课堂上,要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激起他们主动参与的欲望。因此,课堂上不断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是必要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兴趣问题情景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石,在学习活动中,让直接和间接的兴趣情景相互交融,有机结合,贯穿于课堂始终。缺乏兴趣,学生学习就会枯燥乏味,无法长久持续,因此,老师要善于把教材中的问题转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素材,创设轻松、愉悦、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本人在教学“十几减几”一课时,利用课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星期天,小强和小红到河边钓鱼,他们把钓到的鱼放在一个水盆里。小强说:“我钓的多!”小红不服气,说:“还是我钓的多!”他们俩争得很厉害,小强说:“这里面一共有15条,我钓了9条,你钓了几条?”可是,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小红怎么数都没有数出来。小朋友们,能不能用你们的知识帮她解决一下呢?这样,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恰当设置问题情景,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计算蕴含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计算欲望,又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计算的实际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轻松愉快的情景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数学的活动,不是被动感受,而是主动获取。
  
  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经常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紧密联系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意义,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对生活有真正的实用价值,这样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形成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使自己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求知之心,从而把自己的极大的热情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学习过程中,只有有了问题,思维才有目标、方向和强大动力。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设计问题情景,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感觉,至始至终,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二、精心设置动手操作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适应“趣味课堂”、“形象课堂”,因此,小学课堂不仅要有趣味性,而且还要有形象感。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这与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数学学科相冲突,要避免这个冲突,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直观动手操作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这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并且能让学生的手、眼、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能迎合儿童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需求。这样,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动,人人都动手操作实践,人人都积极思考,学习兴趣浓厚,主动参与,全堂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达到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老师要把握合理的操作时机,适时适宜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如:兼于小学生抽象概念比较困难,本人在教学“几分之几”这个分数概念时,就让全体学生参与折正方形纸的操作活动。通过不同折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到几分之几这个概念。又如:兼于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并且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的年龄特点,在教学10以内、20以内的加减法时,让全体学生都用小棒来摆。通过这种具体动手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人人参与学习活动,直观形象且易于理解,提高了学习效率,学会了计算方法。
  
  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可知,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动手操作实践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性的环节之一,因为动手操作实践,既有利于加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方法和能力,从而使学生普遍感到精神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学犹未尽的感觉,以至于达到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效果。
  
  三、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是新课程新理念下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其目的就是让每个成员都自觉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它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让生生互动占据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良好学习氛围,一个人回答不完整或遇到困难,其他同学及时补充,改变了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相交流、老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激活了课堂教学,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良好效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人人参与,就要经常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合作实践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老师也要把握好恰当的合作学习时机,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或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及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内成员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达到主动参与、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一课时,以6人为一小组先对给出的长方形的长与宽进行测量,有不会测量或测量不准的,其他成员就给他解释方法。有些学生把四边都测量出来,而有些学生只测量一条长和一条宽,通过人人参与讨论交流,后者给前者解释只测量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原因,最后达到共识。通过测量,量得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接下来就是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接着让他们把自己想出的办法写在本子上,然后小组成员共同评价对比各自的做法。有的学生想出6+6+4+4=20(厘米),有的想出6+4+6+4=20(厘米),有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想出(6+4)×2=20(厘米),通过小组内学生间相互对照比较,相互叙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从而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人帮人学、人助人乐的良好学习氛围,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优化课堂各个环节,促使学生全程参与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使之优化,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做到兴趣满堂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导课要新颖具有趣味性,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求知若渴想参与。在导入新知时,教师设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新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兴趣盎然地乐于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来,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其次,指导学生探究新知时,方法要巧妙得当,使学生学会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师重点指导学法,通过引导、点拨,明确思考方向,始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样,既掌握了新知,又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
  
  再次,在反馈练习拓展延伸时,要精心设计多层次、趣味性习题,达到全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要因人而异,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给差生设计一些基础的、带有模仿性的练习题;给中等生设计一些变式的、综合的练习题;给优等生设计一些开拓思维、创新型题目。这样可使所有学生都有题做,都有新知可学,都有所发展,从而达到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活动。
  
  最后,在课堂小结时,让所有学生都畅谈收获,都能达到再次参与,都能感到收获的喜悦。可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谈收获,同一小组内互相谈收获,争先发言在班内说收获等形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全体学生再次参与新知的再现回忆,巩固了所学知识。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且要求教师具备恰当、正确的指导方法,让学生通过良好有效的参与活动,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不断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