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走进美妙的数学世界”。陈省身教授给大会题词:“数学好玩”。但在儿童心目中“什么是数学”呢?一个学生这样回答:“就是大人们出题目考我们,然后让我们掉在陷阱里面做不出来,你们坐在阱边窃喜,这就是数学。”对于什么是数学学习,另一个孩子答道:“就是在学校里面做老师留的数学题,回家做爸爸妈妈给我留的数学题,没完没了地做题,这就是数学学习。”可见,我们实际的数学教学对孩子来说绝不是一个“美妙的世界”,更不是好玩的。
我们总是用成人的眼光把数学想像得严谨而系统的,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好像必须是抽象的,数学学习也仿佛必须是艰苦的,只有“吃得苦中苦,数学学习才有好成绩”。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当孩子们用他们特有的思维方式产生“奇思妙想”,“异想天开”时,我们常常是不能接受的,好像孩子们粗造的语言、原生态的思维污辱了数学的“神圣”,更不会去欣赏他们的真实与质朴。渐渐地一些孩子开始害怕数学,不少的孩子年级越高,数学的成绩不断地下滑,从而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真的离孩子这么遥远吗?数学教学真的需要这么“高高在上”吗?小学数学教学就不能让天真的儿童感到可爱一点吗?这一些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 数学学习是有趣的。
目前儿童教育最大的问题是童年的快乐被剥夺,孩子的身心发展和生活空间被挤压。当孩子们该享受儿童期特有的快乐时,在他们的课堂生活中却得不到。当孩子失去儿童期应该享受的幸福的时候,到他们成人期时是永远也弥补不回来的。追求高质量、高品味的人生是每一个人的追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尤其是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充实儿童的幸福生活,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世界的奇妙,从而让他们在快乐中渡过人生中只有一次的幸福生活,并有所收获。
有趣的数学必须是学生“听得懂”的数学。我们要充分考虑成人与儿童认知与知识积累的差异性,善于从儿童的心理出发,鼓励孩子们用粗糙的语言表述原生态的思维。老师的语言也应该有童趣,并具有幽默感的。如乘法的分配律A×C+B×C=(A+B)×C就可以这样来比喻:“爸爸爱我和妈妈爱我就是爸爸和妈妈都爱我”;当一个孩子在计算3千克苹果9.6元,每千克苹果9.6÷3=32元时,不妨幽他一默:“你真是一个奸商,3千克苹果才9.6元,你一千克就要32元,肯定没人来买你的苹果,那你的苹果只能腐烂掉,不合算呀!”学生不好意思地脸红了,也不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只有适合儿童的数学教学才是孩子们喜爱的数学,才是孩子们乐学的数学,也才是孩子们能学好的数学。
唤起兴趣是促进儿童学习的第一要素。我们的数学课堂只有调动孩子对数学的期待、渴望与需求时,才能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只有当孩子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期待时,他们才会产生丰富的想象和创造,从而在成功中体验快乐,形成“想学――会学――爱学”的良性循环。儿童与成人不同,他们没有理性的、持久的学习动机与目标,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从自己的爱好与兴趣出发。儿童的兴趣也非常简单。当问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数学学习时,他们常常这样回答:“因为我喜欢教我们数学课的张老师,就喜欢数学课”。可见老师的幽默、可亲等个人魅力在数学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数学老师首先应是一个俯下身子看孩子的人,老师与孩子的交流是平等的。其次,优秀的数学老师必须是幽默的,让孩子能在课堂中开心地笑一次是每一个数学老师的任务。再者,好的数学老师在学生考砸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什么不足,而不会去粗暴地责怪学生。
追求快乐是人之共性。对孩子们而言,能在宝贵的童年处处洋溢着快乐,那将是终生难忘的。因此,让数学有趣、好玩、生动起来,是我们每个小学数学老师的天职所在。
二、数学世界是美妙的。
著名的特级教师吴正宪提出:“数学教师要做一个烹调大师,把那种严谨的、系统的、抽象的数学,通过我们的艺术之手在教学中得到艺术的体现,烹调成适合孩子们口味的数学,让孩子能够对数学学习产生良好的数学感受。”成人眼中的数学是抽象的、严谨的、概括的,但我们给孩子的数学绝不能是那样的,更不能让数学课堂变成“知识与技能的传送带”。并不是题目讲得越深越好,语言越规范越好。
版权所有嘉兴草屋教育培训网——全心全意为嘉兴培训免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