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说“我不行”“我不会”“我不敢”,这是孩子缺少自信的原因,缺少自信的孩子往往不愿意尝试新事物,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越怕越缩在父母的背后,而不明真相的父母又会说孩子胆小怕事,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学家班杜拉研究表明,影响自信的形成有两个因素:第一,成功经验,即凭借努力做成了某一件事情的经验;第二,替代经验,即遇到挑战时,哪怕自己没有经验,也能够从外界学到如何应对类似问题。
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自信满满,落落大方,那怎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自信。
1尊重和信任孩子
尊重孩子,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子,调动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增强了孩子自信心。
2建立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父母多给孩子提供做事的机会,协助孩子,让他们体会“我能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如:让孩子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净;让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哪怕整理得不够整齐。
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父母对他的认可。当父母期望过高,目标定得太高,超过了孩子能达到的限度时,就容易使孩子产生失败感,丧失信心;也不能把目标定得太低,孩子完成得轻而易举,就会变得轻率和骄傲。
3善于发现并时常肯定孩子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活动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经常给予表扬和肯定,这是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步的力量源泉。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缺点挂在嘴上,让孩子产生自卑感。
4让孩子迎接困难
对困难的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一分自信。应多鼓励孩子学习勇敢行事,不断战胜自己,如洗衣服、倒垃圾、下棋、打球等。当孩子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时,自信心就会提高,我们应该格外留意孩子的第一次尝试,这将是他人生道路上的良好起步。
培养孩子的自信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我们教小孩当折其中,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主的能力和健全的思想,一方面限以自身范围使他们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作为父母,应当对孩子严宽有度,使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给他们自己做事、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独立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人格气质。
版权所有嘉兴草屋教育培训网——全心全意为嘉兴培训免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