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另境后人,走不一样的路

孔另境后人,走不一样的路

  【名片】

  孔另境 (1904.7.19—1972.9.18)

  作家。原名孔令俊,字若君,出生于桐乡乌镇,病逝于上海。茅盾夫人孔德沚之弟。

  他少年向学,渴望冲破旧式家族的束缚,只身奔赴上海,并投身革命。他参加过北伐,当过中共杭县县委宣传部秘书,任过中学老师,也当过大学教授,还办过戏剧学校,做过书店总编辑,且是中共一大在南湖举行时的租船人。

  他与施蛰存、戴望舒是同学,一生四次入狱,其中两次因鲁迅援救而获释,他称鲁迅为“平生最景仰的人”。他为人豪爽热情,喜怒皆形于色。鲁迅学生、著名作家李霁野称其散文“朴实率真,写人物并不夸张,无溢美之词,亦不为亲者讳”。

  清明节那天,孔明珠和哥哥姐姐们早早地来到上海龙华公墓,祭奠父亲孔另境和母亲金韵琴。

  站在墓前,孔明珠耳畔仿佛又响起父亲告诫他们的话语:“再不好的日子,也要努力笑着去过。”她多想亲口告诉父亲,再艰难的日子,都会过去的。

  4月8日,清明节刚过,本报记者对话孔另境大女儿孔海珠、小女儿孔明珠,听她们追忆父亲经历的传奇故事,以及孔家后人各自的人生路。
孔另境后人,走不一样的路
上世纪60年代末,晚年孔另境在书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