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时,桐乡画家金廷标曾奉诏进宫廷画院内,和郎世宁等画家专为高宗弘历画画。
据乾隆二十五年(1760)刻印的《乌青镇志》记载,“金廷标,字士揆,乌镇人,花草士女俱入能品,善取影,白描尤工。乾隆二十二年翠华重幸,缮所绘《十六阿罗汉册》以献,赐纻丝荷包,诏入画院供奉。”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高宗弘历第二次南巡,时在二月,驻跸在桐乡县石门镇的大营。金廷标就是在这时进献画册后,进入宫廷画院的。《光绪桐乡县志》说他是“桐城望族,父宏,字耕山,工画泼墨山水。”
1988年10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美术全集》收入了金廷标的四幅作品,分别是《莲塘纳凉图》、《罗汉图》、《婕妤挡熊图》、《瞎子说唱图》。《莲塘纳凉图》是乾隆十九年(1754)所作,画的笔触工细、设色雅淡,现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画的右下方自题“乾隆甲戌秋日柞溪金廷标写”,炉头古称柞溪,可知金廷标是炉头(今桐乡龙翔街道)人。《清史稿》说金廷标是“浙江桐乡人”,又说金廷标“画不尚工致,以机趣传神”。但《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都误以为他是乌程人,可能是从乌镇西半镇曾属乌程而推算的。

《莲塘纳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