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门三宝
嘉兴南门,旧时泛指报忠埭(今斜西街)以南的城乡一带,物产丰饶。近现代以来,尤以盛产“三宝”驰名于世。
第一宝是南门酱油:位于原南大街酱园埭(今禾兴南路中段)的张鼎丰酱园,其店后的场地遍布大型酱缸,是前店后作坊式的酱园。店主重视酱油的制作,操作工艺与配方具有特色。精选上等黄豆或黑豆,煮烂后掺入白面粉为饼,加入适量盐汤,然后置于缸内使之日晒而发酵,经一段时日后,贮酱料于篾席上,沥下其汁液(酱油)。各道工序,一丝不苟。因其主要靠日光曝晒,故又名“晒油”。南门酱油分红、白两种,均以味鲜醇香而驰名,昔时为嘉兴城乡居民广泛购用的一种土产商品,其品质远远胜过北门中街高公升酱园所产的酱油。抗战时,张鼎丰酱园受到日寇破坏,由酱园埭迁至南大街莲花桥侧。由于经营者换人,店名改为“鼎升盛”,但其所产酱油质量依旧,仍受消费者的青睐。
第二宝是南门酥大头菜:旧时南门外铁路两旁农村,广泛种植大头菜(学名芜菁)。此地土壤肥沃、土质轻松,非常适宜大头菜的种植。除了鲜大头菜外,人们还制作“酥大头菜”供应市场。笔者年轻时,曾在南门外生活过一段辰光,亲眼目睹了农民制作“酥大头菜”的全过程。先将大头菜从地里挖出,抖除泥土并用河水洗涤,经过划片后,放在晒场晒干。此时正值隆冬季节,将大头菜搁置于屋顶上受冻约两三个夜晚,就将之彻底冻酥。然后再去除尘土,按常规,每十斤大头菜放一斤到一斤半食盐,并将其搓熟、踏实,装甏用砻糠泥严封甏口,放在通风避雨的廊下。三个月左右,就可以食用。酥大头菜特点是口感酥软爽口而味道鲜美,远远胜过湖州的“南浔大头菜”,这是嘉兴人一年四季餐桌上一道价廉物美的小菜。
第三宝是南门团子:嘉兴南门外农村盛产优质糯米和粳米。当地农民制作团子的米粉比例是糯米粉七成和粳米粉三成。团子品种有咸菜、白糖、豆沙、肉馅四种。由于原料纯正,制作考究,其味独特,吃起来口感极佳。虽是乡土小吃,但其味实实在在,不亚于现今的“美丽家”或“克莉斯汀”的西式糕点。旧时,南门团子极受嘉兴城里男女老少的欢迎。团子浜一带农民在农暇时,到市区来挑着一担团子,往往以敲竹为号,“嘭嘭嘭”的悠扬声响遍禾城大街小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