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自来水的故事

嘉兴自来水的故事

  我小时候,嘉兴还没有自来水,市民都饮用河水。只有秀州中学等单位挖掘深井,建造水塔,装置水龙头供本单位使用。

  有一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东栅远足,一到东栅大街,见街道旁有水塔和自来水龙头,一拧开龙头,水就哗哗流出来。同学们感到很奇怪,嘉兴城里还没有自来水,怎么东栅倒先有自来水?

  后来听老人说,早前甪里街建造纸厂,因纸厂所排“黑水”东流,使东栅的市河清水变黑,鱼虾浮死,臭气扑鼻,不能饮用。经过群众多次向省、县控告,与厂方多次交涉,厂方终于在一九二九答应,在东栅街上开挖三口深井,井旁建造水塔,由厂方雇工十六人,用人力抽水储于水塔,沿街铺设水管,装置水龙头,向当地居民免费供水。所以东栅是嘉兴最早使用自来水的地方。

  嘉兴城市自来水厂的建设始于一九五六年。这一年,政府投资二十六万多元在塔弄北侧开挖机井两口,深达一百二十米,并建造两百吨清水池一口和一百吨水塔一座,日产深井水两千四百吨。在城中铺设第一条输水管道,使用了直径十五厘米的铸铁管,共长四千米,一九五七年一月正式开始向嘉兴市区居民供水。那时,当老百姓一拧开水龙头,看到清清的自来水哗哗流出来时,心中不知有多高兴!

  输水管道由此开始不断延伸到城市的角角落落。那时的自来水有一个特点,就是水的温度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变化。冬水暖,夏水凉。所以家庭主妇们在冬天洗菜、洗衣不觉得冷,夏天炎热,大家往往提上一桶自来水冲凉。这是因为嘉兴的自来水是深井水,所以冬暖夏凉。

  刚有自来水时,一般家庭装水龙头的不多,大多是公用水龙头。在街坊,一般每个居委会都选定地方,在适当地段的路边装有公用龙头向居民供水。每个龙头都有一户居民负责管理。傍晚,龙头用木匣子罩住上锁,第二天早晨开启。居民买“水票”用水。“水票”是管理者自制的,各个龙头使用的水票都不同。一般都用硬板纸剪成小片,盖上管水人的私章就可使用了。

  水票有大小之分,大的每张一分钱,可抵六张小票。每张小水票可提水一桶(一般使用洋铅水桶)。管水人也不是整天在水龙头旁,用户提水时,只要把水票投入水龙头旁的小盒子就可以了。当时自来水九分钱一度,这些公用水龙头每月由自来水厂分别抄表后由管理人付费,出售水票多余的钱就是劳务费。

  当时近郊农村的农户都养猪,米泔水是上好的饲料,所以水龙头边大多有个水缸让大家淘米。农户每天傍晚来收集米泔水,并把水缸清洗干净。第二天早上,管水人会在缸中盛上清水。这样,农户每月还会适当补贴水费和付上劳务费,有时还会送上一点新鲜的时令果蔬给管水者。

  改革开放后,嘉兴市区新建大批住宅,新住宅里都预铺自来水管道,把水龙头装置入户,目前在市区已难觅路边的公用水龙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