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特产“八珍糕”
“八珍糕”是嘉善县西塘镇的著名特产,但要保持这一特产的特色,是需要下功夫的。
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我到西塘食品厂采访,遇到了该厂张厂长和七级糕点技工陈秋生老师傅,他们对如何保持“八珍糕”的风味、特色,提出了很好的见解。
那天,张厂长从案头放着的一叠来信中抽出两封信给我看,其中一封是上海中医院著名医师叶怡庭的来信,上面写道:“你厂名产八珍糕,处方合度,对于脾胃虚弱、纳后不香、形体消瘦的病员甚为有效。以其寓中药于食品,儿童尤为欢迎,本医乐为介绍。”另一封是上海纺织机械塑料厂托儿所的来信,说是遵照叶医师的医嘱,服用八珍糕有效,要求函购。从这两封来信可以看出,那时生产的“八珍糕”质量,是深受消费者欢迎的。
而陈师傅在谈到保持糕点的特色时,脸上却露出了一丝严肃而忧虑的神情。他颇有意味地给我讲了“八珍糕”的轶事趣闻。
原来,早在明朝已生产“八珍糕”了。但那时的配方是“重药轻糖”,因药味浓重,儿童尝而生畏。到了清朝光绪年间,西塘老中医钟道生根据明朝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的配方,经过一番研究,把“重药轻糖”改为“重糖轻药”,请来苏帮师傅,以山楂、茯苓、芡实、薏苡仁、白扁头、麦芽、山药等中药材和白砂糖、米粉,经过拌匀、研末、成型切片等工序,然后再焙烘干燥精制而成。故此糕色呈灰褐,清香开胃,甜度适中,松脆可口,别具特色,一向为消费者所欢迎。
陈师傅讲完这段趣闻后,他意味深长地说:“特产在于精制,又贵在有独到的特色。此糕的制作,说来简单,但需经过炒、碎、摊、筛、拌、配、打、墩、切、推、包、烘等十余道工序,工艺讲究,小批量生产容易做好。若大规模成批主产,要是稍一疏忽,极易造成制作粗糙,有损于特产的信誉。”
听了陈师傅的一番话,我马上明白了,原来陈师傅时时在考虑着如何保持、发扬这一特产的固有特色。陈师傅谦逊、谨慎而富有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也许正是他长期在制作糕点生涯中所形成的独特性格吧!
但愿“八珍糕”这一特产能够保持其固有的特色、风味,代代相传,始终成为西塘古镇的旅游名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