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时期的狮子汇

建党时期的狮子汇

建党时期的狮子汇
图一历史上真正的狮子汇(1918年)

建党时期的狮子汇
图二错误用图

建党时期的狮子汇
图三狮子汇周边平面图(1933年)


  九十五年前,中共一大代表乘坐沪杭甬铁路的列车来到嘉兴,之后在东门外的狮子汇渡口登上驶往南湖的丝网船,从此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南湖革命纪念馆旧馆里曾经有一张标注为狮子汇渡口的照片(图二),1991年开馆后即引发争议,但由于当时缺乏其他影像资料佐证而无法确定真伪。2000年,笔者见到了嘉兴历史上第一张实测地图——1917年永明电灯公司发行的《嘉兴城市全图》(《嘉兴新志》亦收录此图),从地图上就能基本判定狮子汇的河面宽度远窄于图二中的河面。在笔者的建议下,如今的纪念馆新馆不再使用这张照片。

  与此同时,笔者也在努力寻找一张真正的狮子汇照片。2008年笔者启动博士论文的资料收集工作后,终于发现了刊载于1918年《沪宁、沪杭甬铁路旅行指南》上的狮子汇照片(图一),以及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1933年狮子汇周边平面图(图三)。图一的拍摄者是沪宁、沪杭甬铁路管理局编查课的职员,拍摄地点在宣公桥上。这是当时离火车站最近、可以拍到南湖的制高点。图三是一张工程用图,由沪杭甬铁路管理局绘制于1933年,目的是与浙江省建设厅协商解决嘉平公路的建设用地问题,因此比较精确。

  这一图一照足以证图二之伪。首先我们还是从河面入手,图一显示狮子汇周边的河道宽度与当代的情形几无差别,并不像图二那么宽阔;从渡口航线来看,假设图二是狮子汇,那么图中的船只向前进入的是车站河,然而当年渡船的主要方向是南湖而不是火车站,行人也只需沿宣公路步行到车站即可,没有乘船的必要,此外车站河也不具备图二中的宽度;再结合图三来看,码头的正对岸并非图二中的空地,而是一栋建筑物;最后,图一中狮子汇东南面的铁路路基较高,离河岸也很近,但图二中根本看不到路基,图三中的铁路材料工程处(建于1915年)的房屋也不见踪影。

  由此可见,当年将图二误认为是狮子汇的错误在于仅凭类似的河埠与河道走向就加以判定,同时又把远处的烟囱等建筑物当成了民丰造纸厂。倘若当年能从这本沪、杭两地图书馆都有馆藏的旅行指南中寻找线索,也许就不会出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