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的嘉兴城河道之一--通济河
通济河,俗称南门市河,是南湖(今谓西南湖)入城南北的主要河道。南接西南湖,北至斜西街,全长约800米。水流自南往北。河道南段为棚下段(今为南湖大桥北堍道路),河宽约20米,长约180米。北端娱老桥横跨其上。河东称东米棚下,河西称西米棚下,以其廊棚建筑和米市得名。
东米棚下南端,为近代米市所在。自清末至民国时期,先后有戚五丰、徐信成、吴大昌、升泰、鼎盛、公盛、公记米行及南顺、振兴米厂开设于此。沿街店铺栉比,民宅稠密。朱生豪故居原五开间楼房即坐落于街中段一店铺后埭,隔河斜对西米棚下口即为褚辅成旧宅所在。
西米棚下,旧为住宅街道,楼房披屋式结构。跨街廊棚从街口一直延伸到街底,多为“二门四吊闼”的楼房,沿街两三台阶,两扇黑漆杉木门,显为稍有资产人家,故跨街廊棚也甚考究,每隔两三户,街中有券拱门,石板铺道,沿岸河埠密匝。南端往西,称南湖滩。北岸是南湖小学,与清代放鹤洲一水相隔。此处过去一望湖面,视野宽广,为眺望西南湖的最佳风景地。
棚下段河道过去为水上农贸集市。上午,市面甚热闹,河中往来船只无处不挤。下午,市面渐冷。
娱老桥,俗称鱼浪桥。过去桥边鱼摊四布,桥旁水阁倚立,酒肆茶馆集中于此。桥上有坐栏,可憩可倚。于此俯瞰,河中舟楫鳞次栉比,街上行人塞桥。
娱老桥向南约10米处,西米棚下有米市桥,北接丝行街。《元·嘉禾志》载:“米市桥在县南三里。”可见此桥在宋代已建。追溯米市,历史悠远。过桥西去,有一河长约百米,谓之梅湾河。向西跨有长生桥、观音桥,河水经梅湾街徐家大宅东侧与西南湖相通。
水过娱老桥,西为丝行桥下岸,户户临河推窗。窗栏之下,河埠相应。东为水廊下,沿岸十余株一人半抱的古木护堤,参耸入云,遮荫如廊。
自娱老桥往北280米即澄海桥,桥位于现在环城南路上,古为南门水城门。距澄海桥南约80米,水分两路:一河东去,与新开河北端相连汇濠股河(新开河又称鸳鸯新河)。新开河,全长1000米,开凿于民国十七年。河南端鸳湖新桥横跨于上,河口有“湖滨小筑”,为现代水利工程专家汪胡桢故居。一河西去,经澄海桥上水关桥(过去南门城垣前吊桥),跨有4米。西经日晖桥(正对现三中校址大门)、一号桥(环城路与城南路口交叉处)汇入西南湖。此河为南门段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