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湖莲叶小于钱
穆湖又称穆溪、穆河,在嘉兴城北面。旧说它连通谷水,自南向北流入太湖。它离运河不远,与运河连通,与通向苏州的运河几乎平行。此河水清流深,沿河灌溉田地,滋润庄稼,两岸风光宜人。宋张尧同的组诗《嘉禾百咏》中有《穆溪》:
静练明田外,源流笠泽通。
不因逢岁寒,谁识济时功。
诗句里的穆湖在阳光下犹如一条白练,在两岸碧绿水田映照下,分外明亮。穆湖的源流与笠泽等连通。笠泽,一指松江,一指太湖的别名。穆湖南接谷水,旁通运河,东连松江,北流太湖,与众多水系相通,所以,它水量大,特别在水涝或干旱时,发挥出它的灌溉功能。诗句写出了穆湖的水利作用,但《嘉兴府志》说:“今穆溪在郡北运河之右,仅长三里许。《赵图记》谓漕渠出杉青闸,受穆溪水,是也。距太湖亦尚远,盖源流均失。”这是今天我们看到的穆湖。也许这是古今河道发生了变化,具体有待考证。
穆湖风光以荷花著称。朱彝尊在《鸳鸯湖棹歌》中这样描写穆溪:
穆湖莲叶小于钱,
卧柳虽多不碍船。
两岸新苗才过雨,
夕阳沟水响溪田。
这是初夏季节的景色,穆湖中的荷花刚长出铜钱大小的新叶,在水面上煞是可爱。岸边杨柳繁茂,并不妨碍船只来往。傍晚阵雨刚过,空气分外清新,嫩绿的秧苗在夕阳下也更显青葱碧绿,而水田中的积水也通过田沟流向穆湖中,此诗具体印证了穆湖的排水调节功能。
穆湖的荷花十分有名。清代杨均的《偕汪少伦、金丽生穆湖溪观荷》一诗带领我们进入穆湖的荷花世界:
携朋载酒上轻航,
共泛莲塘十里长。
翠盖亭亭圆泻影,
清风洒洒静生凉。
诗因醉后无新意,
花开半时有妙香。
觅得宽闲湖一角,
闹红归泊又斜阳。
从此诗中可知穆湖至少有十里之长,且多栽种荷花,形成十里“莲塘”,其景吸引着文人雅士泛舟赏玩。穆溪荷花优美宜人,荷叶如盖,亭亭玉立,圆圆的荷叶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人到此,烦暑全消,宠辱皆忘,真是休憩消闲的好去处。所以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在这样的美景中忘乎所以,在湖的一角“偷得浮生一日闲”,一直呆到了斜阳西下,而此时,半开的荷花已经全然开放,诗人的渡船只能在“闹红”中归去了。此诗寓无限雅趣于平易清新的语言之中,读之味趣盎然,使人也仿佛置身于穆湖的荷花世界中。也因此引发我们思考,是否可以将穆湖恢复到这样的景色,以成为一风景名点。
今天的穆湖风光更加迷人,两岸花草旖旎,现代化的建筑随处可见,特别是流经城北的闸门一带,320国道大桥横跨而过,闸南西岸边是百年名校秀州中学。漫步于此,在心旷神怡之际,你是否会想到穆湖古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