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铢驱毒钱

五铢驱毒钱

五铢驱毒钱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这是因为民间把五月看成是“恶月”,是各种毒虫出现和疾病流行的季节。传说每到五月初五午时,五种害虫便会出来危害人们,于是人们在端午节会想尽办法驱五毒,避邪恶除瘟疫。以前,除了在端午这天佩带艾虎香囊等外,有人还佩带吉祥花钱或将之藏于怀中,求得镇妖防病、吉祥安康的目的。

  清代端午五铢驱毒钱,正面铸有篆书“五铢”两字,钱背面铸有老虎、壁虎、蜘蛛、蛇和蟾蜍五动物,即所谓五毒,图案生动形象,五毒呈垂死挣扎状。这钱正是端午节民俗中用于避邪之物。此钱铸造精美,寓意吉祥,从形制、铜质、包浆等方面来看应是清中晚期民间所铸。

  花钱中的吉祥钱虽非流通货币,但是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枝奇葩。花钱品种繁多,图案千姿百态,称它为古代“铜版画”也并不过分。这枚端午五铢驱毒钱的花钱,还通过“五铢”的谐音来寓意诛杀五毒,其用意十分确切。古代劳动人民根据民间过端午习俗设计铸制出来,将“驱五毒,求吉祥”的美好意愿表达了出来。

  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从西汉至东汉的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影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