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乐三《设色菊花图轴》赏析

诸乐三《设色菊花图轴》赏析

诸乐三《设色菊花图轴》赏析

  秋风起,秋夜凉,时序已至中秋,又是菊花盛开的时候。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菊花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3000多年。《礼记·月令篇》记载:“季秋之月,鞠有黄华”,屈原的《离骚》中也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点明菊花开在秋季,而且与中华文化结缘,是一种高洁之花。

  菊花历来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是古诗词和书画作品中常见的元素。

  1963年暮秋时节,诸乐三创作了一幅《设色菊花图轴》。左侧题款:菊花天气近新霜。癸卯秋杪,写于湖上泛虚室,孝丰诸乐三。图中有一盆菊花,三朵开得正艳,黄得融融冶冶,枝头尚有一朵待开未开的,叶子经霜而不凋,花叶互相衬托,尽显菊花的美丽与顽强。

  此画作者诸乐三(1902~1984),原名文萱,字乐三,号稀斋,浙江安吉人,著名国画家、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生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董事,西泠印社副社长,浙江美院教授等。

  据《老笔纷披无俗虑——记诸乐三先生》一文记载,诸乐三从小受父亲影响,喜欢金石书画,十四岁已能赋诗写字,弱冠到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医,得名师丁甘仁器重,同年师从吴昌硕学艺,绘事早熟。诸乐三志在美术教育,医专毕业后,弃医从画,先后在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昌明艺专、中华艺术大学教书。抗战时期,携妻儿返故里,教授国文图画,为贫苦农民看病送药。抗战胜利后,重返上海美专教授,从1947年起在杭州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任教。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诸乐三和潘天寿、吴弗之等为浙江美院中国画系的重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并为全面恢复中国画教学秩序奠定了基础。
  诸乐三十八岁时在自画像上题诗:

  如此形骸眼孰青,风尘落拓负儒名;聪明每为无恒误,事业终输有志成。颇乐短衣从战伐,何曾长揖到公卿;年华二九匆匆过,莫把先鞭让祖生。

  他用此诗鞭策自己,一生浸淫艺事,勤勤勉勉,孜孜不倦,诗、书、画、印无一不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