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超常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中)

中学超常教育的探索与研究(中)

  5.专才学校 专门为培育超常儿童的才能所开办的学校;在某些领域里表现优秀的学生被集中在自成体系的特殊学校接受专业的培训。例如在香港有沙田体艺中学和香港演艺学院,但是香港没有为学业成绩卓越的学生设立专才学校,还是鼓励在超常儿童所就读的原校推行校本课程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设立专才学校有它师资和发展方向集中的优点,可是在现今讲求多元化发展才能和平等教育机会(每个儿童都有权利接受最适当的教育)的时代,专才学校的目标与发展需要谨慎探讨和计划,才有助于高效率培养人才而不至于引起「菁英教育」垄断社会资源的误解。

  二、各具特色的基础超常教育实验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一些中学重点探索了对智力超常儿童以及其它类型的超常儿童教育,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及所学校:

  1、以科研为先导的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实验

  北京八中的超常教育一开始就是以教育科研实验课题的形式提出的。在有关科研单位的帮助下,拟订实验方案,提出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实验目的、内容和方法,经过一定的科学认证,再付之于实践。在超常儿童的鉴别、超常班的课程设置、教学结构改革、学科教学,超常儿童的认知能力、非智力个性品质的培养,以及德育、体育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总结出一套使超常儿童全面发展的经验和理论,成为国内超常教育的借鉴。

  2、"校中校"的人大附中超常教育研究

  北京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人大附中从1985年开始进行超常教育实验,探索超常教育模式,与中国科学院华罗庚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联合创办了"北京市华罗庚学校"(简称"华校")。"华校"是人大附中超常教育的实验基地,由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组成。北京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特色是在普通教育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特长,开办各种不同教学要求的特色实验班,进一步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校中校"。从1985年创办数学特色班开始,到1994年已陆续创办了华罗庚学校、外语学校、计算机学校、足球学校、铜管乐学校、发明学校等六个"校中校"。通过办特色学校特色班,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其个性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实验班采取A、B班淘汰制,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及时调整班级,对不能适应的学生,回到普通班继续学习,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教育和发展。

  3、天一中学的"集中办班,分流培养"超常教育实验研究

  江苏省天一中学在集中办班的基础上,不断地把智力超常的学生按照他们的能力,分批插到各高年级去学习。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对超常儿童的鉴别,他们在超常教育的研究过程中,十分重视对超常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行为习惯的研究;而在超常教育的操作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学习潜能与对学习行为影响较大的个性品质的测定与鉴别,并以此作为其分流的依据。

  4、多模式并存的东北育才学校的优才教育模式

  由于儿童少年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优才教育的模式也应有所不同,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模式有如下三个:

  (1)中学四年制超常教育实验班

  这种实验班以年龄在11周岁以下,智力超常、非智力因素良好、身体健康,数学、语文两科基本达到小学五年级知识水平的在校学生为对象,进行中学4年超常教育。在4年内完成中学6年学习任务,达到重点中学优秀高中毕业生水平,在15周岁前升入大学。比一般中学升大学年龄提前4年以上。博士后毕业在25岁左右,即可进入工作期。

  (2)中学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强化实验班

  由于具有优质素质的儿童少年,并不都适宜在超常教育实验班学习,还有的孩子受到年龄限制和智力发展晚的原因,不能进入超常教育实验班,中学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强化实验班就是另一模式的中学优才教育。

  数学、外语和计算机强化班并不是为了培养数学、外语或计算机方面的专门人才。而是采取单科独进、"举一反三"的办法培养全面发展的优异人才,使他们在中学阶段在各科全面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在某一工具学科方面形成一种优势,在单科独进的教学过程中,思想、能力、方法得到全面的训练和特殊的提高。

  这种单科强化实验班面向小学毕业生招生,中学学制仍为6年。在初中三年级上学期结束时,进行一次分流,一部分不适宜继续在实验班学习的学生,编入普通班,留在实验班的学生直升到高中强化实验班。

  (3)常态---超常特别实验班

  超常教育实验班和数学、外语、计算机强化实验班,都是以受教育者已表现出智力高为前提,面对的仅是占百分之几甚至千分之几的少数儿童少年,把他们培养成优异的人才,这固然有重大意义。但如果能把尚呈现常态的儿童少年,经过特殊教育,也培养成为优秀的和特别优秀的人才以至优异人才,这将具有更重大的意义。

  常态---超常特别实验班,从小学中等和中等偏上的程度的毕业生中招生。中学学制不变。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时计划、教材、教学手段和教法,按着整体优化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安排,减少学生记忆负担,增加思维训练,重视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重点加强语文、数学、外语和计算机等学科教学。

  5、将学科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天津耀华中学超常教育研究

  耀华中学将主体参与、自学探究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构建体现主体性和自主参与教与学的课堂模式,使探究性和问题解决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纳入课程体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学习意志品质教育等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目标中,使学生获得终身难忘的体验;一方面,设计研究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打下深厚的基础。

  6、纳入学校整体教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湖南师大附中的超常教育

  从八十年代初期,他们就相继举办了"初高中六年连贯的整体改革实验班"、"全面打好基础发展个性特长实验班",而"超常发展教育实验"班只是他们整体教育改革的实验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少年大学生,而是着眼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人才。

  三、中学超常教育模式

  从超常学生教育规模上看,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超常教育,其办学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个别教育的模式,另一种是集中办学的群体教育模式。

  1、 个别教育模式

  (1)配有各种资源的随班就读

  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建立超常学校或超常班的地区,或者超常学生"超常"的程度不是很高,也可以安排超常学生随班就读。

  (2)个别指导学习

  分散在普通班(同年龄常规班)学习的超常儿童,由于他们在某门学科(或多方面)的特殊优势或潜力,被教他的老师(班主任)发现,在老师的指导下指定个人前进的学习计划,以对他们实行彻底的因材施教。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对超常儿童的重视,已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成了伯乐,对自己班上的超常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效果。例如在国内外数、理、化、计算机等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学生中不少是得益于个别指导的学习。

  (3)加速-弹性升级

  个别化的"加速教育"形式,即以个别录取、个别对待的方式,通过鉴别确定为超常儿童,接纳超他们提前进入各级学校,允许他们超前学习和跳级,直至提前毕业。

  2、 群体教育模式

  学校集体教育,即通过各种形式的测验进行选拔,将超常学生集中起来,为他们建立特殊培养的学校,或在常规学校中为他们组建特殊的班级进行教育。

  (1)超常学校或超常班

  在超常学生比较集中或有一定条件的地区,根据学生的特殊才能,建立超常学校或超常班。我国一些地区和学校创办的少年班将一些智力等方面超常的学生提前入学,集中学习,这也是超常班的一种形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