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中学 张 颉
我国的教育发展,正面临着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创造”、“创新”几乎作为每一所学校校风建设的既定目标,创造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课题。我们天一中学与各兄弟学校一样,在超常教育这个领域中十分重视创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十六年的超常教育的实践中,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学校特点的办学模式──“集中办班,分流培养”。今年我校朱敏娴同学考取了科大少年班,并取得全国报考科大少年班数百名考生第一名的好成绩,刘毅同学也以第一名的成绩录取于东南大学少年班,在东南大学少年班正式录取的十名新生中,四名是我校毕业生。
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研究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研究创造性思维往往从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创造性思维的产品或成果和创造者的个性特征等几个方面去阐述与解释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是在创造性思维研究的基础上,从教育与培养的外部环境(家庭、社会、学校)和对象的内在的创造性个性和习惯的养成方面来研究和实践的。办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超常儿童的教育环境,对超常儿童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依据和基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国内外文献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思维的“求异性”与“新颖性”,“把能反映解决问题以及克服‘过去经验障碍’的程度作为它的主要指标”(前苏联,卡尔梅科娃)。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克服个体本身经验障碍的一面,但其基本方法大都是引导学生比较独立地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去发现问题或对问题进行逻辑运算,所训练的是观察、分析、推理、证明等为主体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不是以批判、否定、抛弃、超越为本质特征的创造思维能力。由此可见,脱离了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会失去科学的方向。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人的教育和培养。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对创造活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人的创造欲望,创造欲望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创造性思维决定了创造活动的质量与它的社会价值。缺乏创造欲望,创造性思维就成为无根之树、无源之水。从人的教育、人的发展这个基本点出发,我们讨论、研究人的创造性思维就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一个环节上、局限在某一些教学方法上,而应该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客观环境、群体作用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等诸方面全面地认识和研究。特别要注重劳动技术教育和美育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入手,把创造性思维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教育教学怎样促进人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师生间能否形成一个“真实”和“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只有在真实、接受和理解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和勇于自动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地、热情地汲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从国外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教育来看,虽然他们的教育也有许多的缺点,但他们比较重视素质教育。他们在学校教育中从小学就提倡学生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积极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十分注意学生发挥自由想象力。这也是美国式的教育为什么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并不高,但创造性思维能力比较强的根本原因。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阶段超常教育的办学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个别教育的模式。如果指导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应该说这种模式是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最突出的问题是教育效益的问题。另一种模式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模式,即集中办班的模式。在有条件的重点学校办超常教育试验班,由于办学的形式与普通教育一致,又能为重点学校筹集到一批优秀的生源,所以受到普遍的欢迎。从我校实践的情况来看,把智力相对超常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实施超常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其一,大面积的集中招生,在时间、手段及专业教师缺乏的情况下,给鉴别和选拔带来了许多困难,把许多常态儿童选入了试验班;其二,把许多学习优秀的学生编在一个班级里,客观上产生了新的分化,使一部分超常儿童受到了不必要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是来自社会与家长,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教师及不科学的教学评价。
后来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试验,把一部分智力超常的学生按照他们的能力,分批插到各高年级去学习。开始,我们非常担心这些同学是否能够适应新的环境,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首先,插班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虽然他们中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在开始时跟不上班级的步伐,甚至落在班级的最后几名,但大家(包括家长与社会舆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是暂时的,形成了一种 Pygmalion效应。他们在班级中受到大同学的关心与爱护, 在这种环境中他们往往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在课堂上发表一些别人想象不到的看法与结论,即便他们的意见十分荒谬,得到的也是大家善意的微笑和鼓励。其次,大同学成熟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规范给这些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在调查中非常高兴地看到,他们与大同学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建立了在大同学之间也不多见的真挚的友谊。在这种环境中他们的创造性和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充分地发展,虽然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名列前茅,但他们在竞赛和高考中往往都能超常发挥(由于目前我们尚未有科学的评价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手段,只能用竞赛和高考来说明)。在实践中我们逐步地形成了“集中办班、分流培养”的超常教育办学模式。即集中招生办班,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考查与鉴别,再根据他们的发展可能分批插到高年级学习,班内其它学生按正常的教育渠道学习。
我们学校十分注意学校教育的大环境对超常教育的影响,把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明确提出课堂教学要”注重情感,注重创造,注重学法”, 把“三个注重”作为天一中学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向。 无锡市教委、教科所充分肯定了我们学校教改的方向,四月份在我校召开了“三注重”课堂教学现场会。
“注重情感,注重创造,注重学法”的核心是注重教学情感。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产生于有所需要的主体和具有意义的客体的关系之中,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也是人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一种反映。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教学首先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以及他们内心的丰富世界。教育教学促进人的发展,其关键在于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能否形成一个“真实”、“接受”和“理解”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人的认识过程也是学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与当时的教学气氛发生联系的情感状态。
课堂学习的高境界是“成于乐”的境界。它不仅是学生求知欲的满足,思维活动的发展和成功,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的激发、审美需求得以满足,情感体验得以升华。只有在这种境界下,人的创造欲望才能得到激发,人的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人的创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施展。因此“注重情感”是“注重创造”和“注重学法”的前提与核心。
因此学校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求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提出教师要把自己的情感充分地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起真诚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情感态度。教师在课堂不要以权威自居,发号施令、致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到限制与压抑,使课堂教学成为只是一种对外界的屈从和防御,而不是那种发自内心的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积极愉快的活动。从而为学生充分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教师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情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行动、解决。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有充分自由从事自己喜好的活动,有各自的学习目的;教师的任务在于建立一个积极、接纳、无威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我指导,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咨询者和合作者,但教学活动要在教师计划安排下进行。总之提倡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土地,让学生的思维的触角伸向四方,做独立的探求,激发学生的灵感和直觉,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全面、健康、积极的发展。
我们学校超常教育的办学模式,决定了我们首先要把学校教育大环境抓好,把学校的质素教育抓好,把创造能力、创造性思维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来抓。上面介绍的一些观点与作法,许多地方刚刚起步,有一些还只是我们的规划与努力方向。目前我们学校的现代化工程刚刚起步,与到会的各兄弟学校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协作组的活动,我们将认真学习各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把我们的学校办好,把超常教育办好,为我国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版权所有嘉兴草屋教育培训网——全心全意为嘉兴培训免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