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颐和状元诗

朱昌颐和状元诗

  在清一代,海盐曾经是状元之乡,出过两名状元,一名是康熙戊午年(1678)博学鸿词科状元彭孙遹,一名是道光六年(1826)丙戌科状元朱昌颐。朱昌颐出身于海盐书香名门,其叔父朱方增、朱锦琮在朝廷为官,是有名的诗文家、书画家。家学源渊深厚,朱昌颐从幼耳濡目染。嘉庆癸酉年(1813),朱昌颐参加了礼部会试,录为贡士,并被选为七品小京官,在户部任主事。

  当时,朱昌颐叔父朱方增在京任内阁学士。叔父身边有一婢女名多多,国色天香,并且善写诗。朱昌颐向叔父讨求多多为妾,叔父满口答应,但多多不允,道:“他如果能考中状元,我就嫁给他!”朱昌颐怀念多多,写了首七律,诗中有:“一心得念波罗密,三祝难忘福寿男。”上一句隐含波罗密多,下句隐含多福多寿多子。其抒情如行云流水,妙语天成。

  道光乙酉年(1825)朱昌颐参加了殿试,丙戌年(1826)被录用为进士。殿试卷进呈时排名在九,道光帝阅了朱昌颐的诗文大加赞赏,拔置为一甲第一,朱昌颐高中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多多听到后立即写诗祝贺,其中有“豸服簪花荣释褐,蓬池赐宴冠同班”的句子,于是就嫁给朱昌颐,此事一时传为美谈。

  朱昌颐试帖诗的诗题为“青灯有味似儿时”,此是陆游诗中的句子,限定回忆儿时灯下有趣味的事,要押时韵。朱昌颐这样写:“省识书中味,依然少小时。良宵千遍咏,清影一灯移。竹屋西风紧,兰虹午夜迟。光阴回首认,甘苦心寸知。口颊都增美,髫龄恍其疑。浑忘疏鬓改,相伴短檠宜。了了编摩在,骎骎岁月驰。安能长似此,补读幼年遗。”以书中味着手,决定了主题高雅和语言庄重,善于选材。忆少时灯下苦读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善于描写。“光阴回首认,甘苦心寸知。”用典贴切,富有哲理。后六句叙议结合,虚实相生,现实和回忆交叉,加倍青灯读书味,善于渲染。“安能长似此,补读幼年遗。”结尾如一声裂帛,拓出远思,令人长想读书之神。整篇构思慎密,自然清新,写出了士子读书的艰辛和欢乐,是举子们求学取功名的典型写照。朱昌颐巧妙地发掘出这个典型而又敏感的主题,超越了别人的一般构思,得到主考官褒扬和皇帝拔置也就是自然的了。

  朱昌颐书法有欧阳询风,次日,道光帝命其书扇面。苏州博物馆藏有五状元联书扇面,其中有朱昌颐书法。朱昌颐曾官吏科给事中,他办事尽心尽职,有卓识,性直爽,曾与同事议事不合,竟牵连被议降级。咸丰时被起用为主事,但他谢病归里,辞官不做。在乡热心公益,曾督劝绅民修筑海塘。主讲敷文书院,学者奉为楷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