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九三六年,出席漫画展时合影,左起:丁聪、黄尧、华君武、黄苗子
民国时期是中国现代漫画的繁荣时期,文史学家魏绍昌曾把民国漫画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说:“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民国漫画,都是代表一个时代最富有特色、创造力以及名家荟萃的文艺种类。”虽然此评论带有个人某种偏爱,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漫画在民国时期确实留下了一大批传世佳作,是一座至今难以逾越的高峰。而由此所诞生的“王先生”、“小陈”、“牛鼻子”、“三毛”等,这些曾广泛活跃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漫画舞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漫画“明星”,直到今天仍令人难以忘怀。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肆意掠夺鲸吞中国的财产和土地,给中国人扣上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日本帝国主义更是变本加厉,强行霸占了中国东北三省,继而又侵略华北。同时,大批洋货也充斥着中国的市场,“米老鼠”、“唐老鸭”等漫画在中国泛滥成灾,摧残着中国的文化。由于国家的危难和环境的转变,不甘耻辱的中国漫画家们以笔代刀,把情感都集中到迫切的政治问题上,绘制时事漫画,同时也尝试塑造中国的漫画“明星”,欲与“米老鼠”、“唐老鸭”一争高下。
叶浅予创作的《王先生》,最初发表在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一日的《上海漫画》创刊号上,是第一部中国现代漫画的长篇巨制,自推出后一度风靡全国,开创了中国连环漫画的先河。紧接着创作的《小陈留京外史》同样被世人所推崇。张乐平创作的第一幅“三毛”漫画,最早见于一九三五年的上海《小晨报》上,而真正令“三毛”闻名全国,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的诞生,三毛漫画也由早期的趣味性逐渐发展到战斗性,成了传世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与“王先生”、“三毛”齐名的“牛鼻子”,在当时也是“牛气冲天”,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