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偰与南京明城墙

朱偰与南京明城墙

朱偰与南京明城墙
南京聚宝门(今称中华门)

  古代中国,“无郡不城,无县不城”——其意思是说没有城墙不成为城市。城墙,作为古代防御工事,过去在中国一些有历史的大城市有,一些县级的小城市也有,但到今天还保存比较好、基本仍为旧物的就只有南京、西安、辽宁兴城等几个地方了。我的故乡南京就是一个至今仍然被明城墙包围的城市。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称帝前,采纳了谋士朱升提出的关于“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征20万工匠和夫役花了28年时间修造南京城。城墙原来全长35.267公里,现地面仍存有25.091公里,它所围起城市的面积有40多平方公里,就在今天看来也很大,堪称世界第一大城墙。

  我国历代城池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而南京明城墙充分地考虑了江防要塞和丘陵、湖泊的地势,在形制上打破这一传统。它北控玄武湖,东傍紫金山,南凭秦淮河,西据石头城,形状很不规则。旧时的南京明城墙共有13座城门,尽显龙盘虎踞之势。

  南京明城墙浩大工程中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是城砖,据估算,当时共耗用城砖几十亿块。城砖采用优质黏土烧制,用石灰、糯米汁(或高粱汁)再加桐油掺和而成为黏合剂(类似于今天的水泥),因此坚固无比。有意思的是,城墙的城砖上一般都刻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多则70余字。城砖上的铭文是为了保证城砖的烧制质量,避免粗制滥造。如遇质量问题,可以追踪溯源找到当事人,轻则治罪,重则砍头。可以说朱元璋是最早的“承包责任制”发明人,明城墙经历了六百年还如此坚固,跟这种“承包责任制”也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明城墙的存在,南京“山、水、城、林”的城市景观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独一无二。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遗存,并且基本完好地保存到今天而没有被拆除,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被南京人称为“护城之神”的朱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