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粉担和馄饨担
家乡的线粉汤既可以当点心也可以当饭吃。它的内容,主要是绿豆做的粉丝,其次是一大锅的骨头汤,再就是猪心、猪肺等内脏。担上有胡椒粉、辣酱等调料供顾客任意取用。它的特点是汤味鲜美,比较清淡。作为解馋的点心,非常合适。
1960年夏天,我和弟弟回家过一次。正在嘉兴汽车站等汽车,肚子有点饿。那正是困难时期,北方农村已经在闹大饥荒,江南似乎还差强人意。我忽然发现了那默默地停在路边的线粉担。阔别故乡多年,线粉担也是我不时思念的东西,当下如获至宝,和弟弟就站在街上吃起来。
与线粉担归入同一类的,是馄饨担。馄饨担的主要生意似乎是在晚上,卖馄饨的在一个竹筒上不停地敲打,发出梆梆梆的声音。那些馋痨鬼一听见这种梆子声,就逃脱不了诱惑,必然要开门出来买一碗尝尝。
记得小时候吃馄饨,总觉得味道很鲜美。原因据说是选料特别讲究。比如肉馅,必然选最好的鲜肉。黄酒、味精也挑上等的。再加上咸淡干湿适宜,就能做出上乘的馄饨来。北京就不行。一般小摊上的馄饨无法下咽,淡而无味,不知道里头搁的什么东西。就是大店里,肉馅正规一些,但调味咸淡不对,只尝到一股咸味,毫无鲜美可言。有些打着上海招牌的店里,除价钱卖得贵一点以外,好吃也是谈不上的。
平湖的馄饨担很讲究,担子两头一边是炉子和锅,一边是馅、皮、作料和用具,相当洁净。锅里的陈年骨头老汤,鲜味十足。馄饨好吃,一半靠这个汤。
挑馄饨担的人,像所有小商贩一样,都很辛苦。一早出门,挑着担子走街穿巷,没有闲着的时候。有人来吃,忙着张罗顾客。没有顾客时,忙着添煤烧汤或包馄饨。馄蚀包得很快。肉馅是预先准备好了的,只见他左手拿皮儿,右手用小竹棍在肉馅里一拨,左手一捏,就是一个,是高度熟练的活儿。
我刚到北京工作时,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那时,晚上加班学完《毛选》以后,就感到肚子发饿,于是经常到西四去吃馄饨和馅儿饼,但是馄饨无味,而且还放了不少香菜,不大配胃口,让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