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忆往--作裙
从前,在海盐、海宁一带上年纪的农村男人,冬天西北风来了,就要穿作裙御寒。这与农村妇女穿布襕(另类风格的裙子)有些相仿。作裙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逐渐消失,黑布襕也早己没人再穿,现在只是在丧事上还盛行白布襕作孝服,更多的青年妇女则是以穿短裙、超短裙、连衣裙等服装打扮自己。
在农村男子穿作裙那个时代,生活非常艰苦,冬天衣着单薄,穿作裙裹体暖身十分普遍,与我年龄差不多的男子穿作裙暖身也很常见。我在少年时就进城求学,因此没穿过这条特殊的服装。在我的记忆中,农村里的大男子到了冬天就想着穿作裙,或是村头上邻居有红白喜事相帮,也会穿上它当工作裙。这不是因为穿裙好看大家才穿,而是作裙的穿法是系在外衣腰间,把上下身相接的衣服都裹紧了,腹部不透风而暖和,裙又给下身单薄的裤子外面围了一道挡风墙,隔尘膜,使下身衣服更保暖又清洁。就此,作裙成了农村男子的专用服装。
做作裙的布料是农家自种的棉花,自纺的纱,自己织成的土布,颜色都染成深蓝色。用这种布料颜色做成的裙子,土气又平常。但它也有两处亮点,这也是裁缝师傅对作裙精褶细绣的功夫之处。亮点位置在裙腰位以下左右两侧,形像方形皱褶,工艺以竖褶熨烫,横线用针绣,成为块状百褶裙。这两处的亮点,给土里土气的作裙增添了工艺上的美感。整条作裙由两幅布组成,合成时,两幅布前叠后开:前叠只缝腰间不封底,便于前面撩开方便;后开,使穿着后两幅布重叠不露缝,保暖又能后撩,便于下蹲。系作裙的两根腰带长而宽,用本裙布挑缝而成。带的一端固定于作裙两幅布分开的腰位高端,带的另一端缝成尖角形,显得别致。作裙穿脱非常方便,裹腰系带就穿,解带启叠即脱。作裙的长短大小因人而定,合身的裙宽约是连衣腰位长度的一点五倍,下摆长度到脚踝为止。这样穿着最舒适。到了冬天,下身穿两条中式土布单裤,上身一个土布棉袄加内外衬包衫,外面一条作裙,就这样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