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是一种曾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的古老手工印花织物,蓝印花布朴拙典雅的古典韵味,在我国的民间艺术中自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狭义的蓝印花布应该专指从蓼蓝草中提取靛蓝作染料,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浆拷蓝,采用全棉、全手工纺织、刻板、刮浆等多道印染工艺精心制成的一种传统印染工艺产品。有论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蓝印花布,不应该包含蜡染和扎染印制的成品。蓝印花布蓝白相次,蓝得浓烈,白得纯洁,花纹轮廓整饬划一,线条朴拙醒目,图案吉祥喜庆,为近世三百年来我国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
        
蓝印花布

  有传说作底子的蓝印花布

  和中国民间其他传说不同的是,蓝印花布传说的主角不是神仙,而是两位活生生的年轻人。

  话说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人类自从开始知晓羞耻以后,便穿起了兽皮羽毛做的“衣服”。又过了若干漫长的时间,渐渐地,人们学会了纺织,棉布和麻布就这样被简单地制作出来了。可惜,用棉布和麻布缝制的衣服,都是单一的灰白色,虽说穿着比兽皮羽毛舒服、得体,却不如后者鲜艳漂亮。碰巧,有个姓梅的小伙子,有一次,不小心摔在了泥地里,黄泥染脏了白布衣服,他脱下衣服,在河里使劲地洗,却怎么也洗不干净。原本灰白的衣服现在变成了黄色,他正懊恼着,不料,他的同伴见到,说比原先单一的灰白色好看。姓梅的小伙子就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好朋友——一个姓葛的小伙子,就这样,黄泥可以染黄布的秘密传开了,于是,更多的人将灰白衣服染成了黄色。人们从此穿上了黄色衣服。

  但是,仅有一种黄颜色的衣服,人们仍然觉得单调乏味。梅、葛两位有心人寻思着将衣服染成其他的颜色,无奈总不成功。一天,他们把染黄的布挂在树枝上,忽然,一阵风吹来,黄布被吹落在草地上,等他们急冲冲跑过去捡起,意外发现,黄布成了“花布”,上边青一块、蓝一块,清一色的黄布完全变了花样。两位年轻人觉得,这奥秘肯定就在这一簇葳蕤的青草上,于是他们拔了一大堆青草,放石臼里捣烂,再放在水坑中,再把白布放入,没过多久,白布变成了深蓝色。这深蓝色,比起黄色,还要耐看,还要醒目。于是,蓝布衣服就这样给发明出来了。人们终于穿上了蓝色的衣服,后来,人们把这种染衣服的草叫做“蓼蓝草”。

  以蓼蓝草自然染色的衣服,颜色的保存毕竟不长久,穿了一些天,就严重褪色了。梅、葛两人正为此事绞尽脑汁,一天,两人一边干活一边喝闷酒,葛先师一仰脖子灌下了一瓦罐烧酒,他喝得过于猛烈了,呛了一口,就把酒吐到了染缸里,谁也没想到,酒入染缸,布的暗蓝一下子成了鲜蓝,两位年轻人何等聪明,觉得这酒里面肯定藏有某种原始的力量。他们此后就改用酒糟发酵,使用蓼蓝沉淀物还原的方法染布,既省了力气,染的时间又大大缩短,颜色还更鲜亮。当然,最最让他们得意的,这样染成的布,颜色长久不褪。于是,百业之中,出现了一种以染蓝布为主的染坊业,梅、葛两位小伙子自然就被后世尊为染布业的祖师爷。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后世都要祭祀梅、葛两位先人。

  可见,蓝印花布的传说完全来自民间的日常生活,是日常生活教会了人类的审美。随着人的心智的不断成熟,审美也会发生变化——蓝印花布的发明,是人类向着美的不同侧面不断掘进的结果。我在这里重叙蓝印花布的传说,除了给一种盛行了数百年的老蓝土布唱一曲挽歌,还怀念一种像蓝印花布一样简约和清贫的生活。不过,话说回来,这种老蓝土布,正是由于有传说作底子,它才如此不凡,值得世人铭记。

  蓝印花布一般认为起源于秦汉。《荀子·劝学》有言:“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就是说,在战国时代,中国人已经很成熟地从蓼蓝草中提取“青”这种颜色,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识。当然,作为一种染色的方式,它的发明,或许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百多年,《周礼·天官·冢宰》:“染人掌染丝帛。”《周礼·地官·司徒》有注曰:“染草蓝茜象斗之属。”贾疏:“蓝以染青,茜以染赤,象斗染黑。”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染缬”,指的即是丝绸印花,沈从文先生曾著文考证,“后来逐渐发展成蓝底白印花布的一种,宋元时就材料说名‘药斑布’,就染法说名‘浆水缬’。”而有关“药斑布”,相传出于宋嘉定中归姓,“药斑布出嘉定及安亭镇,宋嘉定中归姓者创为之。以布抹灰而染青,候干,去灰药,则青白相间,有人物、花鸟、诗词各色,充衾幔之用。(《图书集成》卷六八一)”

  但是蓝印花布为世所重,应该是商业经济相对发达的宋朝,而广泛盛行并普及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明清,根据沈从文先生考证,(丝绸印花布)“转用到棉布印染,成一般性流行商品时,必然是在明代松江棉布大量生产以后。”(见沈从文《谈染缬——蓝底白印花布的历史发展》)现代所见蓝印花布样式,多数为明清两代的成品。这些以蓝印花布制成的蚊帐、被面、包袱、头巾、门帘等生活用品,朴素大方,色调清新明快,图案淳朴典丽,曾深受欢迎。在中国广大的乡村,染坊业因此一度成为地方上的显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