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湖的农业习俗中,开秧门是水稻大田生产中的第一个关节。
小满开秧门,芒种两遍田,夏至种田人上岸边。这是民间种田季节的俗语。插秧第一天,俗称开秧门,也有一些地方俗称开秧把。因为拔秧时,所扎的秧把由双手所拔的秧合拢来留个缺口,俗称“秧门”。早早开秧门,兆兴旺发达。如果扎秧把无门,俗称“一把头”,则被认为不吉利。旧时,无论是种田大户和小户,对开秧门都十分重视。这一天也象征一年农事的开端,主人要像办喜事一般,以鱼肉款待插秧人员,特别要烧一条黄鱼,兆兴旺发达之意;还有肉烧蛋、霉菜烧肉等菜肴,上午九时左右送到田头,名为“打点心”。点心还备有“白水糯米粽”,用白糖拌吃,俗语“种田调雄绳,白糖拌粽子”(指插秧能手),或“种田调雌绳,只吃白水粽”(指插秧慢手)。开秧门这天早晨,还要吃鲞鱼头,象征种田有想头。鲞鱼放在桌上,要鱼头朝南,兆天晴,会有好运;忌向北,朝北则有雨,不吉利。早晨吃饭时,桌上的肉炖蛋、霉菜烧肉,要在座的种田长辈先吃,年轻小伙子忌叉第一筷肉,忌撬第一羹蛋,如果有小青年不懂此俗,插秧技术又不高超,在插秧时就会“穿长衫”,即四周都有快手插好了,把他夹留在中间,也有称“吊空埭”,弄得他面红耳赤,讨饶为止。
开秧门时有若干禁忌。拔第一株秧和插第一株秧时,忌开口,以为开了口,手要伤筋痛,俗称“发秧疯”,手指要出现一个个小洞,俗称“土吃”。插秧时,人与人之间,不可随便传递秧把,俗称传递秧把会使这两人成为冤家。插秧时的秧护柴必须丢在自己的埭头上,绝不能丢在旁边的埭头上,更不能把秧插在秧护柴中间,否则,插秧人要指头上生疮。
甩秧把时,忌甩在插秧人身上,被甩中的人要当面骂一句以“驱邪”。插秧插到田横头时,手中的余秧叫多秧,不能丢掉,丢掉余秧就是去掉余粮,余秧要靠岸种在田里。这一做法有一定道理,在今后耘田缺株时可作补株之用。第一个插到田岸者要先去调田绳,到了横头不许随便坐下休息,俗称“易腰酸”。
新娶来的媳妇,人家往往要跟她比试一下。第一埭秧插下来,新媳妇手脚快时,大家都称赞,如果动作较慢,新媳妇在插第二埭秧时自觉地走在后面。有人要客气地让她先走时,她就说“不会做人看大妈,不会种田看上埭”,表示要向大家学习。
插秧结束那天,俗称关秧门。这天插秧农活一定要在下午三四时就完工,如果来不及,也要及早请帮手。关秧门这天一定要一切顺利,发现安排不妥,以及天黑尚有一块小田或者田中有几埭田来不及插秧,俗称田里“开天窗”,不吉利,会一年不如意的。
关秧门的第二天,男主人上茶馆,称“吃汰脚茶”。出嫁姑娘插好秧先要清洗家中衣物,回家望爷娘,俗称“插落黄秧,望望爷娘”。
拎秧。(摄于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