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绱鞋匠到修鞋师傅

从绱鞋匠到修鞋师傅

  过去,极大部分人都穿自做的布鞋,那是因为当时普通百姓穷,没钱买皮鞋、胶鞋穿。当年我到镇上读书,要走三里沙石路面的沪杭公路,不到一个月就会磨破一双布鞋。而手工做布鞋很费工夫,单单纳一双鞋底就需五六个黄昏。母亲在田间劳动一天后,还要夜夜为我做鞋。
 
  鞋底、鞋帮分别做好后,把两者连接起来叫绱鞋。这最后一道工序有点难,自己难以绱好的妇女,就得请专业的绱鞋匠“客绱”。绱鞋匠绱的鞋,针脚整齐,楦得挺括,鞋底边还刮上一层白浆糊,好看。如果绱的是穿带的高帮棉鞋,自然还给敲鞋带洞。因此,穿着稍考究的人,或者普通人准备做客人穿的鞋,即使家里有人会自己绱鞋,也舍得花一二角钱去客绱。
 
  绱鞋活轻巧易学,坐着干,但收入不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绱一双平口布鞋只需一角多钱,绱蚌壳棉鞋近两角。因此学这一行当的,多数是腿脚残疾、别无出路的穷小子。过去绱鞋铺到处有,城里一般都开在小街小巷,农村小集镇上多为露天地摊。
 
  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人们口袋里的钱逐渐多了起来,另一方面也由于制鞋业迅速发展,经济实惠的中低档商品鞋充斥市场,人们觉得买鞋穿比做鞋穿合算,遂逐渐改做布鞋、穿布鞋为买皮鞋、运动鞋来穿;有的老年人嫌皮鞋、运动鞋穿着不舒服,则买商品布鞋穿。当人们的脚上越来越光鲜的时候,绱鞋匠们却无鞋可绱了。大概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找绱鞋匠绱鞋的人已几乎绝迹。
 
  天无绝人之路。绱鞋匠们无鞋绱以后,就凭借原来兼职修鞋、补鞋的本领,为人们修补皮鞋、运动鞋。他们买了手摇缝鞋机,添上鞋用胶水,变成了专职的修鞋师傅。绱鞋活越来越少,修补皮鞋、运动鞋的活却多起来,最后,后者完全取代了前者。
 
  从做鞋穿到买鞋穿,从绱鞋匠到修鞋师傅,是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历程,是社会的一大进步。现在,就像过去的绱鞋业,修鞋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行当,不仅仍有腿残人就业此行,有些外来健康人也加入了这一职业队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