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笋和兰花笋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被誉为“蔬食第一品”的春笋又纷纷登场了。这正是品尝鲜笋的好时节。
海盐南北湖周围群丘逶迤,山坡地头皆种植竹子而盛产竹笋,一年四季鲜笋不断。笋是竹子的根系发育而成的嫩芽,春天破土而出的叫春笋,冬季藏在土里的叫冬笋,夏秋时节挖到的叫鞭笋,因横行长于根部竹鞭上,故得其名。可见,笋在不同季节都能吃到,只是品种和味道有所不同而已。
南北湖的春笋有山笋和园笋两种。山笋俗称山毛笋,大多产于黄泥层较厚的山上或山坡间,园笋一般产于农家竹园。南北湖的山笋以南北木山、东邵湾、西邵湾、吴家埭等处所产者为最佳,因其笋形粗壮,状似猫头,遂称其为猫头笋。猫头笋具有壳薄、支粗、肉白、质嫩、味美等特色,深受青睐,每年外地来此收购者络绎不绝,销往嘉兴、上海等地。山笋作为菜肴,常常做成油焖笋,如红烧夹肉或夹咸肉煮之,而食者必食笋而遗肉,可见人们对山笋的偏爱。现代科学证明,竹笋富含纤维素和蛋白质,常吃有利于祛病强身。
以前,产于茶院古衡山(又名古杏山)下的一种山笋名兰花笋,因壳上有隐约之兰花形而得名,笋壳微白,笋身易碎,味极鲜美,但仅长于查姓坟场山地亩许,故极名贵。而此山后来被采石轰毁,虽有少量移植,但与原地所产兰花笋相比,大为逊色,且市场上难得看见,已不易觅到。在农贸市场,有人卖山笋称其为兰花笋,往往不是货真价实的兰花笋。
猫头笋和兰花笋为南北湖地区土特名产,自古就得到历代文人雅士推崇。清代晚期海盐籍戏曲剧作家黄燮清吃了产于鹰窠顶山下的猫头笋即赋诗曰:“烹茶沸雪窦,煮笋饷山肴。世外有真味,何用罗腥庖。”又如清康乾年间,澉浦诸生吴龙辅者,常年游幕在外,其家人寄去兰花笋后,曾赋诗以记其事:“最爱古衡笋,春来发嫩芽。珍馐配松蕈,香味逼兰花。一自离乡久,徒为远客夸。瓦铛和露煮,羡煞近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