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戏话--端午话艾叶
每逢端午节,家乡的人们除了有吃粽子的风俗外,每家每户的大门上都还要插上菖蒲、蒜头、艾叶,有的人家,还贴上钟馗的画像,小孩还要喝雄黄酒,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人们这样做,除了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其他一些举动,都是为了辟邪驱鬼保平安。据说,菖蒲是剑,艾叶是鞭,蒜头是锤,在门上插上这些东西,又贴上专门捉鬼的门神,鬼就被吓跑了。老人说,尤其是有小孩的人家更要插上艾叶,因为那些鬼祟净祸害小孩,小孩容易被害。这也足见大人对孩子们的呵护和爱心。
至于艾叶能保护孩子,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这是发生在明代的故事。原来,永乐大帝朱棣不是像正史上说的那样,是朱元璋的原配马娘娘所生,而是苏娘娘所生。这苏娘娘原是陈友谅的妃子,朱元璋很不喜欢她生的四太子,就封朱棣为燕王,派他到幽州镇守边疆。
燕王到了幽州,就建造了北京城,招兵买马,扩大势力。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做了皇帝。叔叔燕王很不服气,就向南京发兵,一直杀到京城,打进皇宫,却找不到当皇帝的侄子,就自己坐了皇位。不过,朱棣总觉得不除掉侄子,自己的江山坐不稳。就带着大队人马向北开,因为他怀疑侄子向北逃跑。于是一出城就杀人,杀得血流成河。老百姓一听燕王来了,吓得就跑。
一天,燕王来到一个村子,看见一个妇女身上背着一个孩子,手里还拉着一个孩子,怎么也跑不动。她背着一个大孩子,牵着的却是一个小孩子,与平常的人们一般背小牵大的习惯正好相反,就抽出宝剑,喝到:“你,为什么背着大的,牵着小的?”
妇女估计难免一死,便大着胆子说:“我身上背的孩子是前夫生的,他没了亲娘,已经够苦的了,我不能亏待他,今天逃难就背上了他。让我亲生的儿子在地上自己走着。”
燕王听了这番话,觉得这个妇女是个好人,还算有一点良心。又觉得好良心的人,应该保护。于是,就在路边砍了几根艾草,亲自递到妇女手里说:“你把艾叶插到你家门上,就不会有人去杀你们了。”又转身命令将士们,“今后凡是门上插艾叶的人家,都是好人,一律不准伤害!”
妇女回去就把艾叶插到大门上,又让几个没跑的老人们也在门上插了艾叶。官兵们杀到村里,看到插艾叶的人家,连门也不进就走了。
第二年端午节时候,人们想到艾叶能保护一家平安,就到地里采摘艾叶插在门上。艾叶也变成了爱心之叶,往后,人们年年过端午插艾叶,渐渐就形成了风俗。